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達成協議后,人們自然將目光投向了已宣布向中國7種紡織品設限的美國。上海東華大學管理學院著名教授顧慶良等專家認為,中歐協議對中美爭端解決具利好作用,但是,美國方面要價太高,中美雙方談判難度將增加。而中國7種紡織品很可能難逃美國7.5%的出口年增率限制。
不過,顧慶良認為,中方肯定會做出“有限讓步”。比如,中歐雙方確立的“過渡期
”模式應為中美談判所采用。因為無論是一步達到全面開放還是一步全部取消限制,美方都不會接受的。
可考慮海外建廠
上海WTO事務咨詢中心主任級研究員李月印建議,我國有實力的紡織品廠商,可以考慮海外建廠,通過拉長產業鏈的辦法,將最后的幾個環節移至海外,利用各國關于紡織品的原產地規則,規避紡織品出口的限制。
據了解,按照美國現行的紡織品原產地規則,織物的原產地為該織物的織造地,紡織制品則以制成這些產品的織物的織造國為原產地,針織成型的部件制成的成衣以其部件的制造國為原產地,其他成衣以縫制地為原產地。鑒于此,李月印建議,可以通過在美周邊國家,如墨西哥等設立棉紡織造基地,將其產品在我國國內進行縫制加工成家用紡織品,再向美國出口,即可達到規避美國配額限制和制裁。
紡織企業裁員不可避免
上海東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顧慶良認為,實際上,在紡織品價值鏈實現的環節中,中國的生產商只獲得了全部利潤中的極小部分。一般來說是20%左右,其余80%甚至更多都是由國外的代理商和銷售商等實現的。因此,我國企業可以承受的“壓力”是很小的。如果美國繼續對我7類紡織品設限,國內一部分企業還是只能以裁員來應對。(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