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演烈的國外貿易限制,如何在自由和公平的國際貿易精神下發揮自身優勢,成為當前中國紡織業界最為關心的問題。相關專家和企業認為,中國紡企應該理性走出去。
“走出去”需要理性
據了解,雖然目前政府為支持國內紡企“走出去”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大多數
紡企對“走出去”卻是持相當謹慎的態度。
面對“走出去”的“政府熱、企業冷”的局面,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表示,國外對我紡織品出口的限制方式不斷翻新,特保、反傾銷、技術壁壘、社會責任標準...中國紡織品出口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面臨日益嚴峻而復雜的形勢。因此,國內紡企不能再固守本土,而要理性走出去。
曹新宇解釋說,紡織業是我國所有制造業中最具備條件走出去的行業之一。現在,中國的紡織設備、技術已很發達,幾乎所有類別紡織品的訂單中國企業都可以做,而且我們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也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和進步,加之國家政策的扶持,企業完全可以走出去。
“企業對‘走出去’風險應當有理性的認識,既要謹慎決策,又要積極推進。”有關專家認為,從紡織業生產所需的棉花等原材料供應來看,國內供應能力有限,紡織業再走大量依靠進口原材料進行加工和再出口的老路是不明智的。因此,“走出去”不僅是突破國外貿易限制的需要,也是面對全球一體化挑戰的必然選擇。
從第三國(地)“走貨”
雖然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受到配額的直接影響,但這里也有特例。
中國最大的棉紡織品生產商魏橋紡織,因其生產基地遍布亞洲,加上去年的理想業績,在5月18日(美宣布對我4類紡織品設限)當天,股價反而上升了2.5%。這說明,在多國布局生產的紡織品生產廠商,可以減小因設限而產生的沖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商品室主任趙玉敏特別強調,紡織企業“走出去”不僅要建廠做生意,而且要融入當地社會,了解東道國文化,啟用東道國當地人才甚至選用“有背景”的人。
投資避免盲目性
“我國紡企‘走出去’要規避國外風險,其中包括市場、金融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風險。”趙玉敏表示,到海外投資設廠要研究對象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并以此決定投資方式。
據了解,目前,中國許多紡織企業希望到新加坡投資,主要是希望享受新加坡與多個國家簽訂的自貿協訂中關于紡織品的安排。然而,在這些紡織品協定中,通常包含了許多硬性條件,企業要格外注意。以新美自貿協定為例,關于紡織品部分,新方享受的權利主要有三項:美方取消對原產于新加坡的紡織品限制;對用原產地為美國或新加坡的紡紗原料在新加坡制造的輸往美國的合格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實行零關稅;給予新加坡2500萬平方米的TPL(優惠關稅配額)。
此外,科技部軟科學組織處處長趙剛認為,目前國內企業仍缺乏基本的競爭情報意識,不能及時對當地政府、企業、媒體和民眾等各方面一些不利信息進行跟蹤、掃描并做出分析預警。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楊中俠指出,盡管此次美歐設限使國內部分企業遭受損失,但從長遠來講,未必是壞事。因為,稍微了解事實真相的國家都清楚,中國企業是遵守WTO規則的,所謂“擾亂市場”是美歐本身因素所致。“他們的所作所為,也許會使人們更加看好中國企業。”(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