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向百獸之王謀得一張虎皮,個中難度可想而知,但中國海上石油巨擘——中海油現在正在做著這樣的努力。
最近一周,中海油一份否認退出收購美國第九大石油商優尼科的聲明讓海內外媒體報道急劇升溫。6月7日,一貫行事低調的中海油措辭謹慎地聲明:“正在繼續考慮有關優尼科公司的選擇”,這或許“包括可能的要約收購”。
從今年1月起,這樁涉及中國企業的潛在全球最大海外并購案就在經受媒體的“推敲”。不過,自始至終,沒有一條好消息是針對這家“走出去”的中國石油商的。
4月份,美國第二大石油商雪佛龍·德士古半路殺出與優尼科達成收購協議;幾天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極其“雷厲風行”地批準了雪佛龍·德士古的收購行動……所有的消息只是重復地告知公眾:在這場“中國企業與美國競爭對手之間的第一場收購戰”中,中海油舉步維艱。
而造成如此局面的緣由顯而易見:因為它“錯誤”地希望收購一家美國的石油商,本來單純的商業行為已經被徹底政治化了。
中海油無疑是比雪佛龍更適合優尼科的新主人,有市場為證:在雪佛龍宣布達成協議以來,雪佛龍和優尼科的股價跌幅都在7%以上;而但凡有中海油沒有放棄努力的消息出來,優尼科股價就扶搖直上。
但美國方面似乎根本無意這場中美結合的石油“姻緣”。
優尼科最終花落誰家雖未最終敲定,但當中海油發出聲明后,美國能源部長塞繆爾·博德曼的傾向卻昭然若揭,他說:“我們感到很高興,雪佛龍贏得了收購優尼科的競標。”
就在數月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也曾不斷以“國家安全”為由,萬般阻撓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交易,而現在涉及的是一種更加關系國家命脈的商品,美國又怎會甘心拱手相讓?
上周,俄羅斯人斯捷潘·諾索夫提到一個觀點,他說,現在美國把石油當作經濟武器用來對付中國。他還精辟地總結了美國操縱石油市場的三種手段:第一,說服美國石油公司限制開采量;第二,讓忠實盟友沙特阿拉伯等執行美國戰略;第三,為紐約期貨市場的大量投機倒把行為定調。
我想,假如斯捷潘·諾索夫了解美國在優尼科案中的表現,他一定會加上第四條:竭盡全力避免讓中國石油公司接近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