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漲價,產品價跌,訂單萎縮嚴重,行業內“出口轉內銷”勢頭已經顯現。昨天從有關方面獲悉,盡管歐美對華紡織品設限局勢的走勢尚未完全明朗,但由此衍生的不利因素已經開始作用于重慶紡織企業,就連生產棉紗這一初級產品的企業也未能幸免。重慶福斯特棉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棉紗生產企業,產品主要供應本地棉坯布生產企業,銷勢一直不錯。不過從上個月起,他們開始明顯感覺到客戶訂單開始減少,與此同時,國內市場上棉花價格每噸上漲了差不多200元,而棉紗卻越來越不值錢。“40支棉紗每噸從20200元跌到19800元,3
2支棉紗每噸從18800元跌到18300元”,該公司董事長管衛江說:“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下一步行情會怎么樣。”很快,管衛江明白了福斯特訂單減少的原因:由于不知道歐美對華紡織品設限會持續多久,沿海印染、成衣企業已開始主動減產或轉產其他不在設限名單之列的產品,導致提供棉坯布的本地織布企業因此產量銳減,對棉紗的需求隨之大幅減少,市場出現萎縮。事實上,在我市一些以中、低檔棉紗、棉坯布為主打產品的中、小紡織企業,產品壓庫現象已經持續近兩個月,少數企業已經被迫停工歇業。據了解,在棉坯布生產企業集中的沙坪壩區回龍壩鎮,目前已經有企業開始轉產附加值更低的化纖類織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業主郁悶地說:“做化纖布完全是賺分分錢,但是棉坯布已經很難做下去了,我們不做化纖就只有關門。”來自渝產棉紡產品“下家”———江浙、廣東紡織企業的傳聞更令業內人士憂心不已。有消息稱,一些沿海企業已經開始針對國內市場調整產品結構,并準備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方式消化因歐美設限閑置的產能。在國內市場已經飽和的情況下,這無異于宣告了一場“白刃戰”的開始。業內人士認為,終端市場一旦“開戰”,激烈的競爭壓力將迅速向上游企業傳遞并逐級放大,重慶紡織企業大多位處產業鏈上游,且產品檔次較低、企業實力偏弱,屆時能有多少家企業可以全身過關,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信息來源:重慶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