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作為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歷史,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中蘇貿易極為昌盛。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江口岸,貿易十分活躍,改革開放以后,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同江這個北疆門戶,從1980年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喬石、姚依林等同志曾先后來同江視察。1986年國家恢復同江為一類口岸,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并于同年開通對外貿易。1988年經省政府批準同江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4年被外交部批準為國際港口。同江地域遼闊,土質肥沃,農業資源豐富。市屬現有耕地100萬畝,林地71萬畝,草原69萬畝,水
面55萬畝,可利用荒原40萬宙,盛產大豆、小麥、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和三花五羅,鱘、鰉魚和鮭魚等名貴魚類。近幾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青龍蓮花河、鴨北兩大澇區治理、三江平原開發、以工代賑扶貧開發小區、商品糧基地等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糧食產量10萬噸。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農作物優良品種種植率達98%。農業結構得到合理的調整,已由單一的農業生產轉向貿、工、商、建、運、服等多元化方向發展。98年農、林、牧、漁業比例為68.3:1.5:27.6:2.6。水稻、蔬菜、大豆、大鵝等綠色食品基地逐步建成?quot;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已初具雛型,并初步構筑了糧、牧、企、菜、多五元農村經濟框架,農業發展后勁充足。同江市與俄羅斯只一江之隔,邊界線長166公里。86年恢復口岸以后,各查驗機構相繼建立,港口設施也不斷配套,東西港碼頭吞吐能力達到6O萬噸,國家江海聯運由東港作業區始發。全市現有小額經貿權企業55家,其中對資經營權一家,口岸開放后我市始終堅持南聯北開,全方位開放的方針,不斷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拓寬外經貿領域,貿易形式由單一的易貨貿易逐漸向現匯、轉口、旅游、勞務輸出、經濟技術合作等多個領域發展。九八年完成進出口貿易4889萬美元;對外貿易貨運量18.4萬噸。1998年我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574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25624萬元,第二產業9734萬元,第三產業20385萬元,已實現比80年翻兩番的目標,三個產業的比重為45:18:37;本級財政收入3939萬元;糧食產量達到16.5萬噸;貿易進出口總額4889萬美元;消費品零售總額23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966元。同江市互市貿易區一九九七年底經省政府批準辟建。互市貿易區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積5660平方米,是集經營、倉儲為一體的封閉式二層結構,營業廳內有45個中型營業廳,可放置柜臺800節,為搞好互市貿易區營業前的準備工作,滿足中俄雙方互市貿易的需求,研究制定了互市貿易區的優惠政策,并組成由領導帶隊的招商組親赴南方招商,共吸引省內外客商230多戶入市經營,經過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互市區于一九九八年六月八日正式營業。市區內經營的商品有紡織、瓷器、工藝品、塑料制品、家電等20類上千個品種。1998年互市貿易區實現商品銷售額700多萬元。
(信息來源:同江市地方商務之窗)
(信息來源:黑龍江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文章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