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唐錚)如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再不能以雙贏的思路出發,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市民會發現能在銀行柜臺方便地購買保險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銀行保險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北京保監局局長丁小燕在日前舉辦的《銀行保險深層次合作與發展論壇》上,拋出了這個嚴肅的話題。
銀行保險是一種由保險公司開發,在銀行柜面上銷售,銀行從中收取一定比例手續費的
理財產品。自從1997年進入北京市場以后,銀行保險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已經成為保險市場中壽險的主要營銷渠道,2004年,北京銀行保險的保費收入已經超過80億元,占壽險總保費的38%。然而,從今年以來很多壽險公司開始陸續退出銀保市場。今年一季度銀行代理的保費收入為205.5個億,與去年同比下降了19.5%,而這也是銀保產品業績首次出現下滑。
中國保監會人身險部主任陳文輝認為,產品嚴重同質化、同業惡性競爭是銀行保險出現困境的主要原因。據陳文輝介紹,現在的銀行保險產品主要是儲蓄替代型的產品,承諾五年期或十年期分紅,和銀行自身開發的理財產品在性質上重疊很大,銀行主管常常擔心大力發展銀行保險業務會影響儲蓄業務的發展,由此制約了銀保產品的發展。
在保險公司產品老化和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之外,投保人越來越理性也是銀行保險下滑的原因。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說,現在投保人不會受分紅、收益等等的“誤導”,而是根據實際需求購買保險。
此外,營銷渠道創新也成為保險公司“突圍”的一大法寶。今年以來,中國人壽開始嘗試在超市銷售保險,太平保險則將產品鋪設到郵局網點,還有一些保險公司正在籌備短信投保。不久以后,北京市民購買保險將不必僅僅依靠銀行網點或保險銷售,而是在家里打個電話,上網或發個短信,便可以完成投保。
網絡編輯:陳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