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中國主要產業和行業在加入世貿組織談判時獲得的過渡期將陸續結束。進入“后過渡期”,相關產業如何繼續應對挑戰,把握機遇?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認為,“要充分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及其他國際通行規則發展和保護自己。”王琴華介紹說,隨著“后過渡期”的來臨,政府原有的一些管理措施將逐步取消,部分敏感行業將面臨進口產品和服務更加激烈的競爭,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也將逐步顯現,中國將進入貿易爭端高發期,國際經貿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王琴華說,面對新形勢,國際通用的貿易救濟
措施,在維護產業安全方面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近幾年,中國對國外進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37起,保障措施調查1起。在37起反傾銷調查案件中,已經做出終裁并征收反傾銷稅的案件22起。貿易救濟措施案件涉及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電子等五大行業共35類產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業。據統計,反傾銷案件累計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有些案件雖然涉案金額不大,但卻關系到中國一些高科技產品以及新興幼稚產業的發展。王琴華告訴記者,“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學習規則,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已進入運用規則的階段,今后的任務是在‘后過渡期’更好地運用國際通行規則,主動爭取我國產業的最大利益。”她表示,商務部將從六方面著手實現這一目標:——建立并完善政府與產業的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完善“重點行業維護產業安全聯席會議”制度,利用這個平臺討論“后過渡期”以及多哈回合談判中涉及產業的重點問題,及時向各產業通報應對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同時,建立規范的貿易——產業溝通機制,以便在談判中更好地反映國內產業的需求和利益。——制訂各產業“后過渡期”應對方案。各行業應及時整理和總結入世三年來應對工作的得與失,研究新時期產業適用的國際通行規則,掌握本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狀況。——繼續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產業生存和發展環境。在運用好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貿易救濟方式,包括產業競爭力調查、幼稚產業促進、服務貿易救濟、貿易轉移救濟、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等。——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開展產業競爭力調查。商務部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覆蓋重點產業、重點區域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損害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分工合作、運轉協調的包括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中介機構的工作體系。同時,對農業、汽車及零部件、石化和冶金等重點、敏感企業進行競爭力評估,并定期發布信息。——加大對產業的培訓力度。制訂“后過渡期”對政府相關人員、中介組織、敏感產業的相關企業等各類人員的培訓規劃,分批組織實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