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日本央行副行長武騰敏郎、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北京國際貨幣會議,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則通過視頻連線出席這次會議。格林斯潘再次重申人民幣匯率調整對美國不會有多大幫助,但靈活匯率政策對中國經濟有好處。周小川在會議上再次表達了中國致力于改革匯率制度的決心,但他強調中國需要更多的時間來作準備。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孫立堅分析說,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從各個國家的國家利益來考慮,確實已不完全是經濟問題,而摻雜了很多政治利益。中國如果按照自己的時間表進行,那么必然要求“外需”的伙伴國,包括貿易和投資伙伴國在這一問題上對中國充分的理解。但從目前的形勢看,周小川昨天的講話充分顯示目前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他說,全球各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解決全球經濟問題“期望太高”,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是不對的。
記者王慶慧
>>周小川:先改革金融機構再動匯率
周小川昨天表示,中國進行外匯制度改革的決心是堅定的,但他指出,中國擔心外匯制度改革對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舉例來說,一旦失業率上升,就會損害消費者信心。此外,中國還必須考慮本國的金融體系是否已為人民幣匯率改革做好充分準備。
他指出,中國要做的首要準備工作,就是進行金融機構改革,以適應未來靈活外匯制度下的環境。
孫立堅分析稱,周小川思路明晰,那就是,中國的匯率改革首先應考慮國內經濟的穩定。中國作為大國,勞動、就業需要良好的經濟增長環境,而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對外依存度過高。一方面,銀行擁有大量儲蓄,但未有效轉換為生產力,中國的經濟增長仍在依靠引進外資投資帶動的出口增長,如果改變固定匯率制度,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出口也會出現問題,必然引起經濟的衰退、消費者未來信心的降低。這種環境下,中國必須首先完成金融機構的改革,讓銀行資金得以有效運轉,從而讓消費者通過銀行對自己的資金獲得消費管理的渠道,刺激消費內需。“內需解決之后,一旦出口出現問題,外需不足,內需完全可以起到替代作用。”
此外,由于中國政府為完成銀行改革,向中行、建行、工行投入了大量的以美元計值的資產,如果改革未完成,匯率升值,必然造成已注入資金的大量縮水,必然給金融改革帶來更高的成本。這一點是政府不愿看到的。
因此,金融體系改革完成后再解決匯率問題,是周小川為人民幣匯率改革定下的時間表。
>>格林斯潘:人民幣動匯率無益美國貿易逆差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6日晚間通過視頻連線向在北京與會的各國央行領導再次重申他的觀點:人民幣匯率變化對美國經濟和解決貿易逆差并不會有大的幫助,但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對中國經濟有好處。他甚至確信中國將很快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
很明顯,美國給中國人民幣匯率變化的時間并不會和周小川所希望的先準備好再改一致。
格林斯潘認為匯率變化有利中國經濟的說法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了,人民幣固定匯率也使中國貨幣政策面臨了巨大的壓力。格林斯潘稱,為了維持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中國一直都不得不大量購買美元,從而不可避免地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風險。格林斯潘表示,這種做法難以繼續。
格林斯潘稱,從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通過本外幣對沖進行沖銷性干預的做法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他進一步指出,繼續執行固定匯率機制將導致經濟資源的低效分配,從而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為了減輕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周小川昨天說,中國應擴大進口,避免出口過度膨脹,而國內消費應當為經濟增長發揮更大作用。
孫立堅分析說,由于中國金融改革正處進程中,包括最近正在進行的關于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中國都在盡最大努力力保匯率問題延后。但另一個信號是,有關方面正在啟動另一項研究,就是“在匯率波動時代,銀行如何改革”。他指出,如果全球對中國在貿易上啟動全面制裁,而負面影響超過了銀行改革的成本,中國很可能先動匯率,再繼續完成金融改革。
3月末中國外債余額2334億美元
新華社北京6月7日專電(記者顧錢江)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末,中國外債余額為2334.09億美元(不含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比上年末增加48.13億美元,上升2.11%。
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255.33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53.78%,比上年末增加12.46億美元;短期外債余額為1078.76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6.22%,比上年末增加35.67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說,與去年相比,今年一季度中國外債總規模繼續上升,但增速有所減緩,外債流量仍保持增長勢頭,短期外債占比略有上升。
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2004年中國的外債增加了350億美元,增幅達18%,為多年來所未見;其中,短期外債增長更快,去年末占全部外債的比例超過45.6%,已高于國際公認的40%警戒線。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資銀行的外債管理,控制外債特別是短期外債過快增長的勢頭。
不過,有關方面也指出,由于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遠大于短期外債余額,因此總體上并不存在償債風險。到今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6591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目前的2334.09億美元外債余額中,登記外債余額為1860.40億美元,貿易信貸余額為473.69億美元。
在登記外債余額中,國務院部委借入的主權債務余額為336.44億美元,占18.08%;中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659.10億美元,占35.43%;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債務余額為345.09億美元,占18.55%;外商投資企業債務余額為458.59億美元,占24.65%;中資企業債務余額為58.50億美元,占3.14%;其他機構債務余額為2.68億美元,占0.14%。
去年,中國外匯儲備凈增2067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已引起中國的高度關注。其中的關注點之一即是外債特別是短期外債規模的迅速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