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TCL集團董事長)
大不一定強,但不大一定不強。1997年后TCL獲得的5年授權經營得益于廣東較早開始的國有企業產權試點、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機會使然。吸收合并上市是企業改革一個階段的結果,同時它也是一次成功的資本運作。改革沒有很清晰的法規,需要企業的創造性。
中國自有龐大的市場,這有好處也有弊病,那就是這使得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興趣沒有相對市場狹小的日韓企業高,索尼的出井伸之先生就對我說“越早走出去,成功機會越大”。沒有入世,僅國內市場還可以,但現在對外國企業全面開放了,僅中國這一區域市場就不行了。國際化的道路有很多種,我們也曾經嘗試過自己在海外建工廠,并在東南亞、俄羅斯、南非取得了成效,但要在消費能力強的歐美市場推出一個全新的中國品牌,空間不是很大。我更加傾向于利用當地的資源。相繼收購施耐德、阿爾卡特、湯姆遜都是基于相同的考慮。
現階段只能在利潤微薄的產品上打拼,依靠的只有成本優勢。看到一個產品利潤高,大量的廠商競相進入,結果利潤變得越來越微薄,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這種狀況下,韓國企業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們能夠堅韌不拔地一點點擠壓成本,直到最后地勝出。效率、速度以及成本控制是中國企業的優勢。或許,5年或10年之后中國企業會在很大程度上擺脫目前的窘境。
(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