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從象牙塔內到鎂光燈下 歐元之父的經世濟民情結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7日 02:26 每日經濟新聞

  6月5日,上海,啟明·諾貝爾才富論壇。73歲的羅伯特·蒙代爾正在進行一場名為“全球化與中國”的主題演講,背后的投影正顯示著他總結的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12條不利影響。

  一周前,相似的內容也出現在200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面對臺下不同的觀眾,蒙代爾以一如既往的熱情反復闡述著他的觀點———人民幣不應該升值。

  在中國,蒙代爾應該算是曝光率最高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了。他關于人民幣不升值的言論、關于“亞元”的設想,屢屢見于中國各種媒體;他還在各種論壇、峰會甚至一些商業活動中頻頻露面。

  除了擁有“歐元之父”、諾獎得主的頭銜之外,他還在中國擁有自己的咨詢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學也剛剛掛牌,這都是這位經濟學大師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另一面。

  “你認為自己是個businessman嗎?”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蒙代爾的回答誠懇而嚴肅,“我不會像businessman一樣思考,我永遠都會將經濟學家的角色放在第一位。”

  鎂光燈下的“歐元之父”很多人都已經記不起,參加上述兩個論壇是蒙代爾第幾次到中國。但一些中國人民大學的畢業生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995年,蒙代爾曾到人民大學做過4個月的外教。那時在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他飯后散步的身影;在小花園的英語角,人們偶爾還能看到這位熱心的老人在幫助青年學子練習口語。

  但如今,當年的年輕人只能在電視、報紙或者互聯網上了解他的行蹤,近乎“日理萬機”的蒙代爾再也沒有時間和心情去幫助大學生們錘煉口語了。在各個場合,他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不管是在鎂光燈閃耀下的論壇現場,抑或政府要人的宴會上,他無休無止地被請求就人民幣幣值、匯率、歐元、“亞元”等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發表看法。

  有人說,是諾貝爾獎改變了這一切。1999年,蒙代爾憑借著在貨幣動力學和最佳貨幣區域理論方面的成就,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獎典禮上的主角,并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而在獲獎以前,他的名字只是經常在象牙塔內回響,很少引起外界普通公眾的注意。

  然而更根本的原因或許還在于,與那些刻意與主流社會保持距離的傳統經濟學者不同,蒙代爾樂于投身“經世濟民”的社會實踐當中。

  按照諾獎評委會的說法,蒙代爾教授對經濟學的貢獻,一是開放條件下宏觀穩定政策的理論,二是最優貨幣區域理論———歐元理論的前身。他和那些“出世”的學院派經濟學家不同之處在于,他沒有停止在“灰色的理論”上面,而是積極推動和實踐他的“歐元”設想,從而成為著名的“歐元之父”。

  個性“怪異”的經濟學家其實,早在青年時期,蒙代爾就對現實經濟生活表現出了強烈的關注。出生于加拿大一個小村莊的蒙代爾,在一所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開始了最初的學習。高中畢業后,他進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當時恰逢英鎊大貶值,對歐美國家的社會經濟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蒙代爾對其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在向教授們請教后,雖然沒得到滿意的回答,但由此催生了對經濟學的濃厚興趣。

  也許,從觀察社會現象開始經濟學研究的成長軌跡,就已經預示著蒙代爾日后會積極地將學術理論反饋到社會實踐領域。多年來,蒙代爾先后曾擔任過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拿大政府、美國聯邦銀行、美國財政部及歐洲經濟委員會的高級顧問,充分展示了一位經濟學家“經世”的一面。

  但有媒體稱,早在1961年,蒙代爾就提出了最優貨幣理論,從上世紀80年代起,蒙代爾就多次獲得諾獎提名,但由于“怪異”的個性,直到1999年評委會才把獎項頒發給他。

  說到“怪異”,這倒是蒙代爾很多同事和朋友對他的評價。他舉止怪異,曾留得一頭披肩長發,躲在鄉間別墅數日足不出戶,迷戀電視節目和杯中之物。他還酷愛油畫,每逢閑暇,便躲進畫室揮毫潑墨

  他平時為人處世,更是一個典型的“馬大哈”。一次,因為他懶得拆信,以至于自己成為美國計量經濟學會院士都不知道;而當選為美西經濟學會主席后,他竟然忘記出席就職典禮,留下一干人馬空等他發表就職演說;擔任《政治經濟學學報》主編期間,他還因為經常懶得看稿復信,導致這份學術刊物最終難逃倒閉之劫。

  人民幣不升值的“首席外援”不過,從蒙代爾在中國的活動來看,他的表現與此前連信都懶得拆的形象相去甚遠。除了馬不停蹄地參加大大小小的各種論壇之外,70多歲的他還擔任了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多家中國大學的名譽教授,天津市市長顧問、北京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顧問也是他的頭銜。

  據北京一家媒體報道,剛剛結束的200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就源于蒙代爾餐桌上和北京市政府官員的一次偶然聚談。啟明研究院院長陳朝暉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的啟明·諾貝爾才富論壇,也是一年前蒙代爾在北京參加一個關于歐元的會議時主動提出的建議。

  對于中國的金融貨幣改革,蒙代爾一直給予高度關注。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他在1965年就曾寫過一篇題為“增長、穩定與貨幣融通”的論文,其中的觀點與中國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情況相當吻合。看來,中國也是蒙代爾驗證其理論觀點的理想試驗田之一。

  作為諾貝爾獎得主、“亞元”的鼓吹者,蒙代爾在各個場合下都免不了被問及中國的經濟政策題。尤其是近來美國制造業失業率升高、部分行業出口減少,人民幣幣值成為美國攻擊的靶子,在這種情況下,他總是旗幟鮮明地堅持“人民幣近期不應升值”的觀點,與中國許多經濟學家以及中國政府的想法不謀而合,成為人民幣不升值的“首席外援”。

  學以致用與中國有緣在蒙代爾看來,接近經濟現實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研究宏觀經濟現象外,還要積極參與到經濟運行過程中。正如他所強調的那樣,“經濟學家不能光有理論知識,也要有實踐才行。”這種“實踐”一是指關乎國計民生的“經世”,二是在企業中的“致用”。

  蒙代爾“致用”的實踐渠道之一,就是一家名為“世界經理人”的咨詢公司。蒙代爾這家公司原本設在紐約世貿中心,不幸在“9·11”中被毀。2003年,蒙代爾宣布將公司總部遷到北京,他曾這樣解釋說:“北京是中國的中心,而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咨詢市場。”加上蒙代爾目前的學術重點也在向亞洲貨幣問題靠攏,理論關注的區域和公司最大的潛在利潤來源恰好重合,“遷都”自然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去年11月,一家名為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的民辦大學在北京中關村掛牌成立,蒙代爾是該校的名譽校長與教授,作為學校的股東之一,他授權該學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在該校掛牌儀式上的致辭中,蒙代爾解釋了自己與這所大學的淵源。原來,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會長吳姝此前給蒙代爾寫信,描述了在中國建立一所經濟學、金融管理大學的計劃,蒙代爾表示:“信里流露的激情、期盼和真摯讓我非常感動。”此后,在吳姝的安排下,蒙代爾和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有了一次“愉快的會面”,雙方達成共識后,學校籌建工作很快開始付諸實施。

  不過,無論是公司還是學校,蒙代爾都表示自己并不介入日常的管理和經營。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他在世界經理人公司的作用時,他回答道:“我是公司的主席,但主要的工作是由CEO丁海森先生完成,他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我不怎么參與公司經營工作,最多是關注一下公司的大體情況。而且,我永遠都會將經濟學家的角色放在第一位。”

  不管是否參與經營,但不可否認的是,“蒙代爾”始終是個“金字招牌”。通過他,公司不僅僅只是吸引眼球,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會水到渠成。雖然蒙代爾并非“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傳統中國文人,但能夠學以致用,相信無論是作為股東,還是作為經濟學家,蒙代爾都會樂于見到這種結果。

  1999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蒙代爾一時興起,為聽眾獻唱了一首歌:Do you think I did a lot andmayI sing it in a shy way,oh no,oh no not me,I did itmyway.(你認為我做了很多嗎?可我要羞答答地唱道:不,我沒什么了不起,我只是走自己的路而已)。這句歌詞可作為蒙代爾鮮明個性的良好注腳。羅伯特·蒙代爾教授195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1961年任職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66~1971年 在斯坦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1970年任歐洲經濟委員會貨幣委員會顧問1971~1987年任SantaColomba國際貨幣改革會議主席1972~1973年統一歐洲貨幣報告的九名顧問之一1974年執教于哥倫比亞大學

  199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蒙代爾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端 午 節
快樂端午精彩圖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