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2004年中國環境狀況,在城市環境考核排名中,北京在47個國家環保重點城市(主要是指全國省會城市及部分較大城市)的8項考核指標中,名次或高至第2名、或低至第45名,其中6項排在20名以后。
2008年奧運會舉辦在即,還有三年多的時間里,北京能否從在環境質量上接近綠色奧運指標,如何接近,成為全中國人都關注的問題。
北京市的8項指標中用于衡量空氣質量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分別排在第32位、44位和第45位。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王玉慶直言:“北京的大氣情況不太好,處于中等偏后的位置。”
相信每一位北京市民不難感受到北京“藍天”的逐年增多,但徘徊在“倒數”的名次依然清晰的透露出北京大氣情況的差距和治理工作的艱難。
顆粒物污染:北京大氣治理的頭等難題
據了解,雖然2004年城市環境考核排名中,北京“二氧化硫”指數以年平均值0.055毫克/立方米的數值排在第32位,但卻是北京市二氧化硫年均濃度20年來首次達到國家標準;排在最靠后第45位的“二氧化氮”,年均值0.071毫克/立方米,雖然指數仍然偏高但也達到了國家標準。
然而,2004年北京市區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達每立方米149微克,超過國家標準49微克,排在47個國家環保重點城市的第44位,顯然,這組“數字”才真正代表北京環保部門最為重視和“頭疼”的難題。
記者在北京市環保局制作的5月份某天24小時污染指數變化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污染物幾乎在幾個小時內就可迅速積累起來。“目前,對北京空氣質量危害最大的是“可吸入顆粒物”,影響其數量的各項因素分別是:地面施工33%,工業29%,機動車23%,民用15%。”環保專家介紹說,可吸入顆粒物,不僅包括燃煤煙塵、機動車排放、工業粉塵、施工及道路揚塵等一次粒子,也包括各種燃燒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經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次粒子。主要來源于機動車排放的顆粒物污染是復合型大氣污染的典型產物。
據北京市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樹權介紹,2004年北京市區可吸入顆粒物在超標天數中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占96%,而機動車排放對市區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的“貢獻率”約為23%。
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30多萬輛,每年排放110萬噸污染物,保守計算到2008年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將達350萬輛,屆時機動車污染問題將更為突顯。
此外,北京已進入奧運工程建設高峰期,開復工面積達1.2億平方米,有8000多家工地在同時施工,北京市環保部門最近一次對北京城八區15個街道的207個施工工地環保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結果顯示,達標率僅為57%。工地揚塵控制不力,對顆粒物污染做為首要污染物的北京空氣質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城市生活污水”、“危險廢物”數字背后的數字
2004年中國城市環境的8項考核排名中,北京“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以55.24%、“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率以56.67%的統計數字分別排在47個國家環保重點城市的第29位和第40位。單看這組數字多少令京城的百姓心生忐忑,這近一半的“生活污水”和含義不明的“危險廢物”都到哪去了?難道是不做任何處理就隨處丟棄?記者為此疑問采訪了北京市環保局負責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的相關工作人員。
“相對全國來說,北京“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力度還是很大的,規劃中城八區要在2008年以前建成14座污水處理廠,目前已建成使用的8座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能力為188萬噸/每天。”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許對一座小型或某些中型城市,1、2座污水處理廠就有能力完成全市的生活污水處理,而對于北京這樣一個特大型城市來說,要求就要高得多,“北京最大的問題是從西到南的涼水河污水處理能力不足,這一流域目前只有30萬噸/每天的污水處理能力,由于管網建設等問題,實際處理率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數字。”工作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導致北京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目前,北京在建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超過100萬噸/每天,今年年底位于涼水河流域的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就將完工,它的污水處理能力是每天60多萬噸,很大地充實了涼水河的污水處理能力。”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北京每天生產生活污水在250萬噸上下,到2006年,北京城近郊區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將超過300萬噸/每天。可以肯定的是,北京的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將在1、2年內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事實上,城市環境考核中所指的‘危險廢物’特指‘臨床醫療垃圾’。”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危險廢物’包括很多,比如放射性廢物、有毒有害廢物等,但在城市環境考核中,‘危險廢物’只考核‘臨床醫療垃圾’這一項。
“‘危險廢物’集中處理率為56.67%,并不代表余下的進一半‘臨床醫療垃圾’不做處理。”工作人員解釋說,56.67%的數字指的是集中處理率,即處理“臨床醫療垃圾”的垃圾處理站年處理量的必須達到1000噸以上,否則就不算集中處理,不被納入考核體系。“事實上,基本所有的臨床醫療垃圾都會做處理,只是有些處理站達不到年處理量1000噸以上,達不到集中處理的要求,就屬于分散處理了。”
北京市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國家環保總局之所以強調“集中處理”是為了促進地方城市大型醫療廢物處理站的建設,事實上,規模越小的處理廠確實越難以保證各項指標的環保要求。據悉,目前北京市年處理“臨床醫療垃圾”能力1000噸以上的醫療垃圾處理站只有2家。
北京“綠色奧運”艱難與希望共存
毋庸質疑,北京的大氣污染呈復合型“綜合癥”。燃煤、機動車排放、工地與道路揚塵、工業污染及生態退化等影響北京空氣質量的因素同時存在,而應對和解決這種復合型大氣污染問題,在國內外控制大氣污染歷史上都相當罕見。
事實上,北京在過去幾年對大氣環境的治理中,一些投入少、見效快“吹糠見米”式的措施已基本“使用殆盡”,北京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攻堅邁坎”階段,剩余的工作就得“逆天而行”,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力度、更多部門的配合。
針對中國城市環境考核排名公布的北京成績,有記者對北京能否為2008年奧運會打造一個“綠色奧運”提出疑問,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態度樂觀,她相信2008年北京市的環境質量會比現在更好,同時表示,北京市將不再發展涉鋼產業。
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了解到,從1998到2004年間,北京市制定、修訂了多項地方大氣環境法規和規章,頒布實施十幾項嚴于國家標準的鍋爐污染物排放、機動車排放等地方環境標準,環保投入達810億元,接近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4%。2004年,北京市以3.29%的投資指數占據城市環境考核排名的第2位。
相關數據顯示,盡管在1998年到2004年間,北京的國內生產總值、常住人口、機動車保有量以及年施工總面積都在大幅猛增,但空氣質量仍不斷得到改善,“藍天”數也由1998年的100天,增至2004年的229天。
北京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北京市的空氣質量在明顯改善的同時,離國家空氣環境質量標準和“綠色奧運”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治理難度也非常之大,但成功打造‘綠色奧運’的決心和希望絕對存在。”
據了解,8月,奧運會舉辦期間,北京的空氣質量正值一年中的最好階段,2004年8月,可吸入顆粒物污染為7天。環保部門相信,經過今后3年十一階段等一系列環保措施的“重拳出擊”,2008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的空氣質量將會有一個大的改觀。
據悉,截至6月3日,北京2005年的“藍天”數累計達到99天,比去年同期增加9天,距全年230天的目標還差131天。北京大氣治理工作艱難與希望并行,北京實現“綠色奧運”艱難與希望共存。(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