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胡梅娟
若不是近日被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處以近480萬美元巨額罰金,外資企業天津德普診斷產品有限公司在我國行賄的問題還不會暴露。
初期的震動效應過去之后,天津的一些外資企業認為,這一事件反映出商業賄賂已對
中國吸引外資構成瓶頸,中國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應由提供稅收優惠等傳統做法轉變為打破潛規則,構建規范、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德普驚爆“回扣門”
成立于1991年的天津德普診斷產品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診斷設備生產企業DiagnosticProductsCorporation簡稱DPC的子公司,從事免疫藥盒的分裝、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銷售等業務,年產值達7000萬元,銷售量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
根據美國司法部于5月20日提供的報告,天津德普公司從1991年到2002年期間,向中國國有醫院醫生行賄162.3萬美元的現金,用來換取這些醫療機構購買DPC公司的產品,德普公司從中賺取了200萬美元。
美國司法部認為,DPC公司違反了美國《海外反腐敗法》有關“禁止美國公司向外國有關人員行賄”的規定,罰其向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分別交納200萬美元和204萬美元的罰款,還要交納75萬美元的預審費等費用。
南開大學法學院李建人博士說,天津德普公司行賄,最先是由其母公司發現,并由母公司向美國有關機構舉報的。DPC公司總部之所以會這樣做,是為了免除被別人舉報后,面臨更大的處罰。
潛規則:緊隨企業的“隱性成本”
得知德普公司在美國“出事”,多年從事醫療器械制劑銷售工作,對德普公司相當熟悉的成虎非常驚訝,并對此感到不解:送“回扣”是行內的規矩,怎么就違法了呢?
他對記者說,現在90%以上的醫生不會直接向銷售人員索要財物,但肯定是“不給錢不訂貨”的。自己不給回扣,別人給了,自己的產品肯定就賣不出去,于是大家紛紛爭先恐后地給對方“好處”。
據南開大學法學院調查,商業賄賂在醫療、電信、金融、建筑等許多行業都存在,其形式也越來越隱蔽,多數以技術服務費、咨詢費、顧問費、外出考察、贊助業內研討會等看似合法的形式出現。賄賂的東西由最初的人民幣、美元發展為美色、古玩、書畫、房產等。被調查的一半以上的公司表示,為開拓市場,曾有過商業賄賂行為,“給回扣”已成為許多公司競爭的法寶。
據悉,天津德普公司在財務賬面處理時,將162.3萬美元的賄賂登記為“銷售支出”,這筆支出相當于德普公司發案期間內銷售額的3%-10%。
成虎訴苦道,讓一些醫生吃、喝、拿,企業也就咬牙認了,但一些主管人員的其他愛好,也讓企業很頭疼。他就曾每周都陪著一家醫院50多歲的科室女主任去跳舞,還曾請假陪同這位女主任外出旅游。這些時間和精力的付出,理所當然成為企業的“隱性成本”,而且還很難用金錢計算。
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高新才說,中國人強調人際關系,跨國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過程中,逐漸適應了這種與西方觀念完全不同的“本土環境”,學會對相關政府機構和交易對象采取“特殊溝通”方式,以商業賄賂為主要手段構筑自己的“關系網”。他說,跨國公司既是不正常商務環境的受害者,又是正常商業秩序的踐踏者。
正常的競爭環境
比優惠政策更為重要
美商獨資天津慶安制冷設備公司總經理尚勇對記者說,投資環境好不好,關鍵要看這一環境下,能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回扣等“行業慣例”,不僅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而且把那些不給回扣的公司排斥在競爭之外,直接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
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李富強說,商業賄賂必然伴隨著暗箱操作,而良好的投資環境,是讓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依靠品質、服務和質量等真本事,在陽光下競爭。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教授認為,受商業賄賂潛規則傷害最大的是我國市場經濟形象和對外招商引資工作,商業賄賂引發的不公平競爭,已對我國吸引外資形成瓶頸。
一些跨國公司的商務代表表示,他們當初之所以進入中國,是因為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感到公平、規范的競爭環境更為重要。他們建議政府在創造投資環境時,更新觀念,由注重硬件投入、提供稅收優惠等傳統做法,轉變為搭建統一、透明的競爭平臺,治理競爭環境,讓潛規則退出競爭舞臺。
執法不力
就是對商業賄賂的默認
程寶庫教授認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出現腐敗,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國有關部門監督、執法不力。對于商業賄賂,檢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稅務局、紀委、審計等部門都有調查取證乃至立案查處的權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德普公司長達11年的非法行為,竟然沒有被發現。而德普事件還只是商業賄賂冰山的一角。
我國多部法律對賄賂都有著相當嚴厲的處罰規定,如刑法規定,犯行賄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要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犯受賄罪最高可處以死刑。另外,行賄罪、受賄罪一般都會處以罰款、沒收財產等附加罪;除了追究刑事責任外,還可以追究其民事、行政責任等。
程寶庫說,我國法律對行賄受賄處罰之嚴,為世界所罕見,如果不折不扣地執行,足以讓一些依靠商業賄賂“打開市場”者傾家蕩產。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法律不敵潛規則。他說,執法不力,實質上就是對商業賄賂的默認。
專家們認為,當前改善投資環境的重點,應是靠嚴格執法打破各種違法“潛規則”,集中力量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一方面加大對已發案件的查處力度,顯示法律的震懾力量;另一方面,改變案件偵查方式,由被動地等待舉報,轉變為發展線人制度和建立各部門案件信息共享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