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業迎來兌付高峰 2005將成為改革生死攸關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8:21 經濟觀察報 | ||||||||
550個集合信托計劃到期,應歸還的到期財產僅本金就高達254億元。如果再加上非集合類資金信托和委托理財,可能兌付的資金總量預計在800億-1000億之間。 這是2005年中國信托業面臨的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這個在2001年經過清理整頓開始新生的行業截止到2004年底的全行業總資產僅為2784億元。
對于信托業來說,這是一個必須高度關注的時刻。 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為數眾多的信托公司而言,2005年將成為改革生死攸關的一年。今年如果不能解決舊賬,或者在信托計劃兌付中出現問題的公司很可能在年底就要被停掉。 兌付高峰 事實上,從去年底信托計劃兌付問題已經開始迅速凸現,其兌付總量增長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從2004年第四季度開始,信托計劃兌付資金量開始進入一個不斷上漲的時期。2004年全年,信托公司兌付的信托本金約近百億元。僅第四季度集合類信托產品到期兌付信托本金規模就在36億元-45億元之間,這個數字比上一季度驟增143%。 2005年的情況將更加讓人吃驚。 2005年1月31日,銀監會非銀部負責人在媒介招待會上公開表達了監管層的憂慮:整個2005年將有550個集合信托計劃到期,應歸還的到期財產僅本金就達254億元。這其中涉及到幾百個機構,上萬個自然人投資者。而根據記者的了解,實際問題還遠不止于此。如果再加上非集合類資金信托和委托理財,2005年可能兌付的資金總量竟然高達800億-1000億之間。 與此相對照的是,截至2004年底,信托業全行業總資產僅2784億元。如果除去增量不算,信托行業今年將兌付其總資產的1/3-1/4。 一位業內專家指出,到目前為止,今年的兌付高峰還沒有到來。從近兩年的趨勢來看,每一年內信托公司發行信托計劃的規律基本呈現為先緊后松。后半年信托計劃發行數量明顯高于前半年。也就是說,2005年真正的信托計劃的集中兌付高峰將在下半年到來。 2005年信托計劃兌付金額如此迅速增長,主要源于2003年、2004年兩年信托行業的大發展。這兩年間信托公司開發了大量資金信托計劃。 根據銀監會資料顯示,到2003年底,整體信托行業,信托財產1635億,資金信托1366億,其中集合類343億,共828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而這個數字到了2004年底有了明顯的增長。信托財產余額達到2042億元,比2003年末增長了632億元,增幅45%。新設立集合信托計劃726個,集合信托計劃存續數量增加到1245個,金額674億元。 “2003年發行的兩年期信托計劃,和2004年發行的一年期信托計劃都將在2005年集中兌付,造成了2005年兌付量猛增。”北方信托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巨額資金的兌付不僅給信托公司帶來頭寸問題,同樣也給監管層帶來了壓力。銀監會非銀部主任高傳捷今年以來曾經在多個場合強調,“2005年管理好各類風險,維持信托業穩定經營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收益與風險 伴隨著信托計劃兌付量的猛增,不少投資者開始擔心信托計劃出現兌付風險的幾率是否也會相應提高。 社科院的孟輝博士認為,目前引發信托公司兌付問題主要是道德風險。“由于信托公司自身或者信托計劃的合作方出現道德問題,例如挪用信托資金、關聯交易等等引發的信托到期資金無法償付。”他說。 “按照收益與風險相對應的原則,信托客戶的一般性收益平均僅在3%-5%之間,無力承擔信托公司的道德風險。”孟輝分析認為。 然而,這樣的收益與銀行存款收益相比仍然是有吸引力的。2004年,中原信托一份普通的兩年期基礎設施貸款信托年預期收益率為3.9%;2004年,上海國投發行的一份一年期的廣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信貸資產轉讓信托計劃預期年收益率為3.5%;2004年北京一份普通的兩年期房地產信托年預期收益率在5%-6%之間。而2004年6月,一年期的銀行存款稅后收益是1.584%。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實際上投資者被市場上過分夸大的道德風險弄昏了頭腦。以往被人們忽略的市場風險,在今年可能成為影響到今年信托計劃到期兌付的一個真正的問題。 所謂市場風險就是由于宏觀調控或者其他因素引發市場行情波動造成信托資金本益萎縮甚至是本金損失。 目前業界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前途堪憂的主要是房地產信托和證券信托。而這兩類業內公認風險較高的信托品種已經占據了信托行業的不小份額。 截至去年9月,資金信托余額約1750億元。其中,投向房地產的234億元,投向有價證券的129億元,占到了五分之一強。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投資者投資這兩類信托其實主要為了獲取更高額的收益。2003年6月,一份名為“突出成長型證券組合投資集合資金信托”中報亮相,信托資金管理人金信信托在半年時間中,為投資者創造了9.29%的理財收益。而同樣是2003年由重慶國投在北京推出的景龍國際公寓項目也打出了6%的年收益率。 但依據目前房地產業的需求從狂熱投機改向冷靜投資以及證券市場的持續低迷,信托公司的這兩類信托產品是否還能獨善其身正在成為一個問號。 緩沖機制 問題的實質還遠不在于此。事實上,信托公司最缺乏的是規范的緩沖風險兌現的機制,也就是傳說中的減壓閥系統。 一方面,信托公司發行信托計劃從制度上要求投資者自己承擔市場風險,賬戶之間必須相互隔離。這就造成其兌付形式呈現剛性。產品到期時信托公司必須拿出真金白銀來償付受益人信托投資本金和信托收益。一旦出現市場風險甚至道德風險,在兌付期將馬上呈現出來并放大,信托公司在理論上無法利用其他項目的贏利資金來彌補有風險的項目。 而另一方面,與基金相比,信托公司的一個最大問題在于信托憑證缺乏流動性。投資者即使看到整個市場行情不好,也難以將手中的信托憑證很快變現,保值抽逃。投資者投資信托公司計劃在存續期內就必須依賴信托投資公司的投資能力。 信托投資公司面臨的諸多責任令他們的代人理財和投資變成一場不能失敗的戰爭。 以證券類信托產品為例,從已公布清算報告的信托產品來看,不僅沒有損失本金的情況出現,而且證券投資類信托的年平均收益率高達4.3%,這與去年證券市場上券商、基金等其他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嚴重縮水形成巨大反差。 中原信托一位人士透露,不可否認不少公司的理財水平高超,但實際上這也有不少公司為了保障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而“略施小計”的情形。“做法是將大部分資金就趴在銀行或者風險很低的項目上,等到兌付期僅僅拿少量的資金填充上預期收益率上的差額了事。”該人士稱。 影響行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銀監會已經聯合剛剛成立的信托協會共同研究建立信托業務的緩沖機制。但實際上留給信托行業及其監管者的時間并不多。 實際上,信托公司這兩年的發展是進二退一,一波三折。1999年信托公司第五次清理整頓結束以后,2001年9月中誠信托(當時中煤信托)經過人民銀行核準率先完成重新登記。直到2002年7月,上海愛建信托才開始發售行業內第一個集合資金信托項目——上海外環隧道資金信托計劃,愛建信托鄧舉功認為,這標志著信托公司開始回歸本業重新起步。然而好景不長,僅僅一年半以后,2004初慶泰信托、金新信托、伊斯蘭信托接連出事,猶如一石激起了滿池風波。“信托業回歸本業不到兩年就出事!”這幾個事件觸動了銀監會高層的神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震怒,整個信托行業再次進入了緊張期。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資深人士曾認為,就因為個別公司的個別行為,令整個行業在整個2004年經歷了監管層最為嚴苛的檢查和監管。業務放開的大門被緊緊關閉了,信托業為此付出了太過沉重的代價。也正因為如此,對于信托業而言,今年應該是穩定發展的一年,也是贏得監管層信任至關重要的一年。一旦發生兌付危機和道德風險,對整個行業而言,其打擊或許是致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