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林/文
歐盟委員會于5月27日提前宣布對兩類中國紡織品啟動“緊急特保”程序之后,國務院作出決定,從6月1日起對81項紡織品取消征收出口關稅。
紡織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產業。據了解,紡織業涉及直接就業的人口達1900萬,如果
加上相關的就業人口就更多,而且相當一部分人是在低收入家庭。歐美設限的每一個品種背后,涉及少則1000家中國企業,多則達6000家。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說,中國經過了15年的時間談判才加入了WTO,這是一個權利和義務平衡的結果。紡織品一體化的權益是中國應得的,是以其他方面的市場開放為條件而獲得的一個應有的回報。中國企業理所當然享受一體化的成果。目前,我們正在跟歐美進行談判和磋商,但我們絕不會接受美國的綜合性安排意見和歐盟的行動指南,這將取消中國的法律權利。我們不能讓中國的紡織品受到雙重壓力。
專家提醒,摩擦和爭端已經觸及中方的底線。在中國政府的一再忍讓和中國紡織行業的一再犧牲之后,如果貿易對手仍然不肯給予中國紡織行業以最起碼的生存空間,那么,忍無可忍則無需再忍。
《中國經濟導報》發表評論說,在歐美發達國家有競爭能力的產業里,歐美極力倡導自由貿易,主張其他國家一定要打開他們的大門。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能夠挑戰他們產業的一些產品,就馬上搞貿易保護主義,關上大門,這是雙重標準,也是嚴重背離世貿精神的,歐美國家對中國紡織品問題不應采取實用主義態度,對自己有利的執行,對自己不利的就不執行。
一位德國經濟學家說,當初簽訂取消紡織品出口配額條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自由貿易。如果一個國家比其他國家能夠出口更多的紡織品,這絕非罪過,而是每個國家都應該努力的目標。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指出,征收出口稅本來就是一種自愿性的限制措施,中國調高和取消紡織品出口關稅都是有道理的。他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自今年1月1日起對148種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其初衷是希望建立一種出口協調機制,以避免給貿易伙伴帶來巨大沖擊,在自由貿易環境中實現一種正效應。但是,在中國5月20日再次宣布大幅調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的情況下,美國和歐盟仍然堅持采取設限措施。張燕生指出,美歐對中國的誠意并沒有作出積極回應,這對中國和中國的紡織品企業是非常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