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糾紛:不唯此而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03:07 每日經濟新聞 | ||||||||
金學偉 4日上午,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在北京與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就兩國經貿熱點議題舉行會談。雙方的坦誠與建設性,雖有助于驅散由紡織品問題引發的中美經貿陰霾,卻無法解決根本的利益沖突。
這是一場鋼與鐵的戰役,雙方都十分強硬。中國以宣布取消81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來應對美歐等國對中國紡織品進口設限。如果這場糾紛就此打住,那么中國是實際上的輸家。 中國紡織業是微利行業,2004年的銷售凈利率才2.81%,這還是在享受了13%的出口退稅基礎上實現的,如果不實行出口退稅,紡織業實際虧損達數十億元。但紡織業又是中國最重要的吃飯行業,承載著1900萬就業人口,占全部制造業從業人數的23%。圍繞紡織業所需的天然纖維的種植、加工、處理,更涉及1億農民的生計。中國發展紡織業,其首要目的就是養活更多的人。如歐美依然設限,中國政府的這一目標就會落空。 在紡織品貿易上,中國其實沒有退路。因此,中國政府采取強硬態度是必要的。在此之前,為了減少摩擦,中國作出了許多重要犧牲。今年1月1日實行的限量出口關稅,已使國內紡織企業減少約125億元收入,如實行原定6月1日加征的出口稅率,全行業又將減少300億元收入。但是,如此重大的犧牲,不僅沒換來美歐等國的讓步,也沒獲得國際輿論的廣泛理解,原因何在?在于姿態強硬的同時,也要講斗爭技巧。 中國已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今后類似的貿易糾紛還會很多。如何提高談判技巧,學會用現代的、能為國際市場理解和接受的“語言體系”去談判去博弈,爭取更有利的地位和更廣泛的支持,是中國經濟全球化過程的必經之路。 美國方面的一個“陽謀”,是以一個對本國無足輕重、對中國則至關重要的行業來和中國對搏,以此壓迫中國在其他方面作出更大讓步。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不能就事論事,就紡織品問題談紡織品問題,以“我們已采取了措施”作主要的回應基調;更不能把問題歸結到原來協議的漏洞上,僅僅認為對方“貪得無厭”。 “貪得無厭”只是道德訴求,不是充分依據。在貿易糾紛上,從來是只看眼前、不追溯過去的協議漏洞,即使有漏洞,在契約社會中你也奈何不得。至于“采取了措施”云云,套用一句法律陳詞,也只是酌情評判的參考。善戰者避實就虛,善爭者不唯此而爭。在貿易問題上,中國其實有很多話可說,有很多事可做。不是說,因為中國紡織品輸入造成歐美多少人失業嗎?我們也可以針鋒相對,列舉從中國加入WTO以來,因為發達國家進口商品沖擊,中國已有800萬人遭受著失業和行將失業的威脅,而紡織業只是少數幾個可以轉移就業的行業之一。如此,不僅能在談判中爭取更大的主動,更能體現一個世界經濟大國的風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