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在轉型中去除壽險業務的“軟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4日 11:31 上海證券報

    壽險業務進行理性調整不失為一件好事,但出現負增長恐怕不是調整的應有之意,負增長暴露出了保險公司在市場策略、產品開發、渠道開拓等方面的"軟肋",保險公司只有消除這些弱點,壽險業務才能盡快走上理性發展之路

    壽險業務進行結構調整,從規模回歸到效益,顯然有利于保險公司的長遠穩健發展,試想一下,如果保險公司一旦破產,被保險人的利益將無法得到應有
的保障。在一味追求規模擴張的過程中,由于風險控制跟不上,積聚了不少風險,如已停辦的車貸險賠付率高得驚人并且紛爭不斷。再如投連險剛推出時,保險公司為爭市場允諾高回報率,使自身陷入尷尬境地。由此看來,壽險此次進行理性調整不失為一件好事。但出現負增長恐怕不是調整的應有之意,負增長暴露出了保險公司在市場策略、產品開發、渠道開拓等方面的"軟肋",保險公司只有消除這些弱點,壽險業務才能快速擺脫負增長,回到"正道"上。

    轉型策略應具有連貫性

    壽險業務的調整是在保持30%以上增長的基礎上進行的,當時保險公司也意識到增幅會減緩,但沒想到會出現負增長。這至少說明保險公司在結構調整時沒有考慮到戰略上的連貫性,下的藥太猛,突然限制了保費收入高的險種,對新領域的開發方面卻沒有同步跟上,出現負增長自然不足為奇。而同期進行調整的財產險則出現了另外一種局面,苦于車險賠付率過高,財險公司一方面限制車險的發展速度,與此同時,大力發展企財險、家財險等非車險業務,因為市場策略得當,保險公司雖然限制了占保費收入大頭的車險的增幅,但在其他險種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伴隨著產險的調整,不但沒有出現負增長,反而實現了超過20%的增長率。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上,壽險無疑比產險輸了一招。

    而壽險公司在對待市場的策略上又輸了一招。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壽險業務早在自去年調整之初就出現了負增長,而去年全國壽險仍保持了7.2%的增長,意味著大多數地區的壽險業務是正增長的。今年一季度,江蘇、廣東等地的壽險業務仍呈增長態勢,如廣東人身險保費收入59.52億元,同比增長7.09%。同樣在進行調整,各地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這至少反映出保險公司在對待具體市場上的不適應性。當然,實現正增長的地區無疑沾了新開機構的光,畢竟新機構有沖勁,對保費總量的貢獻較大。但對于上海、北京等保險相對成熟的地區,保險公司并沒有制定出分類指導發展的市場策略,沒有深入挖掘市場。

    不可否認,轉型對壽險長遠發展是有利的,但從目前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短暫的負面影響。首先,營銷隊伍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營銷員本來流動性就很高,結構調整后一些業務受到限制,繳費方式變躉繳為期繳,營銷員傭金收入自然會減少,營銷員流失也就不足為奇了。其次,很多消費者不明白壽險負增長的真正原因,往往僅看到壽險一直在負增長,說明保險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會進一步動搖欲投保者的信心。第三,保險公司前幾年銷售的銀保產品已經陸續到期,需要返還給投保人本金及利率,而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用作投資有的是長期,不會馬上兌現,需要當前收取的保費來償還,保費收入減少無疑會對保險公司的現金償付能力提出挑戰。

    產品、渠道應適應市場

    保險公司在轉型之初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特別是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對該發展什么險種、限制什么險種都作出了統一規定,并沒有具體考慮到各地的市場和消費者情況。其實,內地保險市場發展很不平衡,東西部差別較大,城市之間差別也很大,如上海保險密度是2272元,北京保險密度為2490元,而西部有些地區的保險密度只有二三百元,如此看來,"一刀切"的調整顯然不甚合理。在上海等地,市民有了一定的保險基礎,但手中仍有"閑錢",非常看重銀保產品等帶有收益回報的保險,事實上,上海地區銀保保費收入占比非常高,如果保險公司限制這些險種的發展,明顯會拖增長的后腿。而在不發達的地區,消費者對銀保產品的需求量較小,希望能夠期繳保費,作為將來的養老儲蓄和健康保障,限制銀保產品不會對規模增長產生明顯的影響。

    因此,保險公司在調整時要分地區制定產品和渠道策略,尋找新的增長點,尤其是在保險發達地區更要推出富有個性化的產品。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消費者投資觀念比較強的特點,在允許的范圍內開發與之相應的產品,如保障功能強的投資型保險等。要針對地區特點提高營銷員的素質,如實行精兵制、引進理財規劃師等。還應根據發達地區消費者具有一定保險知識的特點,提供網上投保等方式以方便投保。通過這些方式來實現業務的增長。

    保監會也準備對保費收入統計作出統一標準,讓壽險的增長率更能與業務結構調整的目標直接掛鉤,比較科學地反映增長的速度和各險種的增長情況。據悉,各家保險公司的保障型保險保費、儲蓄型保險保費、投資型保險保費以及期、躉繳保費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出標準保費收入,上報保監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由各家保險公司自主決定保費統計標準。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壽險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口蹄疫疫情進展
高考最后沖刺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諾貝爾獎得主來京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中國艾滋病調查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