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一到,自然又想起了端午節(jié)。傳統(tǒng)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雖然離端午節(jié)還有一段日子,但有關(guān)粽子的話題已經(jīng)開始沸沸揚揚起來了。
品種繁多形狀各異
粽子的產(chǎn)地不同味道也不一樣。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
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蒸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西塘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如鮮肉、豆沙、豬油、赤豆等,雖然粽子很多地方都有,可西塘的粽子卻因米好,料足,捆扎緊而更香、更糯,成為小鎮(zhèn)的傳統(tǒng)旅游產(chǎn)品。此外,如北京的小棗粽子、山東的黃米粽子、上海的豬油夾豆沙粽子、嘉興的鮮肉粽、湖州豬油豆沙粽、陜西的蜂蜜涼粽子、四川的椒鹽粽子等都是很有名氣的,歷來為美食家所稱道。粽子品種繁多,形狀也不少。有小腳粽、筒粽、錐粽、菱粽等;后來粽子用菰葉、蘆葉或竹箬瓣做成,形狀有三角形、斧頭形、牛角形、枕頭形等。其實,包粽子是一項技術(shù)難度較大的工作,要包出個枕頭形的粽子,不下苦功還真不行。
欲吃香粽還看“粽箬殼”
吃粽子,就離不開“粽箬殼”。一般情況下,人們包裹粽子用的“箬殼”有兩種。南貨店里買的干“粽箬殼”很寬大,洗干凈用溫水浸軟了就可以包裹糯米做粽子了,但這樣的干“粽箬殼”沒有那種清香味。通常人們是從菜市場買的新鮮的蘆葦葉做“粽箬殼”了。這種“粽箬殼”碧綠透青,一寸半到兩寸左右寬,長長的,頭上為尖尖的須,根部有從蘆葦稈子上剝離下來的大半圈深色的圍印記。把蘆葦“粽箬殼”泡在冷水中,用剪刀平行地修剪掉那根部深色的圍印記,清理好,兩片拼起來一折,就能夠包裹粽子了。用新鮮“粽箬殼”包好的粽子,燒煮以后蘆葦葉散發(fā)出來的清香,既飄灑在了廚房,又深入到糯米中。當把煮熟了剝掉“粽箬殼”的粽子送往嘴邊時,這樣的香氣更是誘人脾胃,食欲盡開。(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