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蘆兜粽
中山蘆兜粽
是圓筒狀,兩頭交錯一字平口,一般直徑12厘米,長30厘米,釀入洗凈的糯米(有微量精鹽、生油、拌勻),夾以燒腩肉、咸蛋黃(洗凈蛋白膠為宜),用圓水草綁扎。武火煲
至水滾放入蘆兜粽,文火煮4個小時,間中加些開水,收火留浸于湯內(nèi)4小時。味香膩,食之韌滑。昔日,悅來南路瓊芳茶樓,在馬路旁當(dāng)眾裹粽,起了活廣告作用。據(jù)說,其所用的燒腩肉,還加上微量五香粉,粽的香味更濃郁。有些家庭主婦,在煲蘆兜粽的水中,放些菖蒲以增加“香”味。是時,茶樓、餅店、小商販紛紛做蘆兜粽出售,供應(yīng)給消費者及送禮者。中山人另一特點是東鄉(xiāng)、西鄉(xiāng)五月不裹粽,卻在四月十四盂蘭節(jié)這一天家家精制蘆兜粽,用于祭禮、自食、送禮,真所謂“各處鄉(xiāng)村各處例”。中山蘆兜粽,一向外銷港澳,但港澳稱它為中山蘆兜粽。百年間,香港特產(chǎn)“九龍裹蒸粽”,一年四季有供應(yīng)。
肇慶裹蒸
肇慶裹蒸
,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
肇慶裹蒸
用肇慶特產(chǎn)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jīng)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直至糯米、綠豆、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jié)日期間制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是用冬葉包裹糯米加綠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慶城鄉(xiāng)居民歡度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美食。(日京/編制)(來源:金羊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