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彥山 簿全海 李文學 本報記者 張廣傳/文
驅車奔馳在山東省招遠市境內,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色長廊”,那坦蕩如砥的路面,總讓人感到一份少有的舒心。就這么一個縣級市,到目前擁有省道、國道公路養護優級里程已達70.7公里、良級里程72公里,綜合好路率則達98.6%,名列膠東地區之首,并連續奪得煙臺市公路養護質量金杯。
建設平坦大道營造滿園春色
招遠境內現有5條國、省道,分別為煙汕線、文三線、海萊線、黃水線和蓬水線,總長度144.5公里。年車流量300多萬車次。如此大的交通流量無疑給公路養護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為保證公路健康運行,該市專門成立了公路情況巡邏隊,沿途檢查公路質量,坑槽、下沉、裂縫和橋頭跳車等病害,并全部登記造冊。與此同時,他們合理調度、統籌安排,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操作,從放線、開挖、到修補實行專人負責,為保證養護質量,他們積極探索科學養護新辦法,去年9月份,對某公路段修補油路中,針對石子水泥附著力不夠強的問題,多次進行研究“會診”,短時間內自行研制出水洗石屑設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久,這項技術在全煙臺市迅速推廣。據了解,今年以來,他們先后修補油路23010平方米,刷油68664平方米,處理橋頭跳車及路面下沉58處3500平方米。
在積極養護的同時,該市公路局把公路綠化提到了重要位置來抓,出臺了公路綠化獎懲辦法,對全年的新植、補植的行道樹進行嚴格管理,必須包種、包管、包活,所有公路段兩旁也不得出現綠化空白帶。為解決巖石地帶的綠化問題,他們先后安裝土工網10萬多平方米。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市先后種植爬墻虎、迎春、扶芳藤、金葉女貞、常綠樹種等共計1萬余株,小景點綠化6個,處理橫向裂縫3200多米。每逢春暖花開之時,公路兩邊儼然是兩座望不到頭的花園。
創新養護機制實現市場運作
長期以來,沒錢上面要,有活大家干的“大鍋飯”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公路養護事業的發展,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去年3月,該市公路局按照“管養分離、事企分開、轉變機制、清除弊端”的原則成立了路源養護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其中招遠市公路局投資120萬元,占60%的股份;職工持股會投資80萬元,占40%的股份。配備工程車、壓路機等車輛31臺,一切實行股份運營,承包到組到人,盈利分紅。針對工作實際,公司還投資20余萬元購置了1臺10噸灑水車、4臺日本進口打草機、1臺發電機組和2臺小型切縫機,從而保證了公司的正常運轉。
在保證自身養護需要的前提下,公司積極開展對外租賃灑水車業務,尋找市場增加效益。先后承攬了威烏高速公路土工網安裝工程、煙蓬線五合同路面工程,當年完成土工網2萬多平方米,實施技術創新50多項,實現經濟收益50多萬元,整個公司呈現出了勃勃生機。
矢志公路養護同唱奉獻贊歌
熟悉公路養護工作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然而,在招遠市到處可以聽到對公路養護的贊嘆。僅去年一年,該市公路局先后收到各地表揚信100多封。到底是什么力量,讓這里的職工如此執著,矢志公路養護,同唱奉獻贊歌?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市公路局建立了專門的學習制度,并編寫了職業道德“五字歌”,讓職工熟讀。為了寓教于樂,聰明的老職工還將“五字歌”譜成曲子,隨走隨唱。與此同時,還定期用身邊的先進人物進行現身說法。養護科科長溫樹民,今年43歲,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可他總像一頭“老黃牛”,默默無聞地苦干著。早晨五、六點鐘上路巡查,晚上七、八點鐘回家。一年下來,行車里程竟達10萬多公里。其事跡在全局廣為流傳。3年間,該市公路局先后舉辦各種先進講座20多場次。這些舉措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職工們的工作熱情。一位姓滕的養護員每當談起自己的養護工作時總是這樣說:“我們工資不高,可我們有著無比的快樂和自豪。”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全市公路系統義務出勤6000多人次,先后涌現出各類先進人物20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