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賤價全面收購凸顯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2日 17:17 證券時報 | |||||||||
受大型投資銀行調升投資評級影響,近來內地汽車股普遍造好。五月下旬以來,華晨(1114)、駿威(0203)、吉利(0175)的股價漲幅介于8-13%之間,在目前淡市中,實在難能可貴。其中,吉利更以13%的漲幅列居首位。然而,筆者認為,公司公布大股東賤價收購消息后,股價一度遭遇過度拋售,現價0.465港元不過是重新升至下跌前水平,投資者不宜對此有所憧憬。
賤價收購意圖實現曲線上市 5月10日,吉利汽車公布,吉利集團將出資1.53億港元實施全面收購,向三位包括主席賀學初在內的人士,收購Proper Glory余下68%的股權。由于Proper Glory持有吉利汽車60.7%的權益,收購完成后,其在吉利汽車的持股量將達61%。根據香港交易所相關規定,吉利集團必須發出現金收購要約,以每股0.09港元向吉利汽車的其余股東提出全面收購,有關作價較公司停牌前價格0.46港元大幅折讓80%。另外,吉利汽車的董事局亦將進行大規模改組,原執行董事(兼主席)賀學初、徐興堯等將辭職,而李書福、徐剛等將被委任為新的執行董事。 5月11日,公司股票復牌后即跌11%,全日以0.41港元收市。究其原因,是收購價格過低,市場反應負面。其實,此次交易表面上看是全面收購,但由于出價太低,上市公司被私有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吉利集團與包括賀學初在內的三位人士極有可能是關聯人士,此次賤價收購應該是執行三年前借殼上市之時簽訂的私人協議,使得吉利集團通過吉利汽車實現曲線上市。雖然出價低得離譜,但對上市公司的資產和盈利前景并沒有任何影響。2003年初,華晨汽車(1114)曾經提出過類似的全面收購建議。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交易代表吉利借殼上市的所有法律程序將完成,足以掃除投資者對公司架構上的憂慮。 增發風險不容忽視 盡管如此,筆者并不看好吉利汽車的股價表現。具體理由是其負債率偏高、產品種類單一、競爭力薄弱。而且,內地汽車市場持續的減價戰令公司的低價策略難以產生效益。 前不久,吉利汽車公布旗下兩家聯營公司———浙江吉利和上海華普4月份汽車總銷量為1.1萬輛,按年跌4.7%,相比3月更獲得約10%跌幅。至于日前簽署的出口協議,由于價格水平不清楚,筆者也不敢看好。困擾吉利汽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吉利集團的整體上市方案。由于上市公司僅擁有吉利集團的核心企業———浙江吉利和上海華普分別46.8%的股權,何時及以何種代價將兩家企業余下53.2%的股權注入上市公司,顯得較為關鍵。鑒于吉利汽車負債率偏高,筆者預計,屆時公司可能增發大量新股進行收購,如此則必然攤薄現有股東權益,對此投資者不可忽視。 數據顯示,內地對轎車的需求將由9.7%增長至14.3%,減價戰已經有所收斂。由于預期2005年下半年鋼鐵價格將下跌,汽車業的整體毛利率將得以改善。筆者謹慎看好汽車股,投資者可逢低買入相對優質的駿威和華晨,避開高風險的個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