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中印鋼鐵業相互吸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2日 12:29 商務部網站

  中國需要印度的鐵礦石,印度則需要中國的焦炭與鋼鐵產品按照計劃,印度印中貿易中心秘書長Saqib先生將于近期來到北京,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中國和印度的鋼鐵業。中國需要印度的鐵礦石,印度也同樣需要來自中國的焦炭,“中國龍”和“印度象”之間的合作將建起一座鋼鐵的橋梁。一年4000萬噸的貿易量,已經使印度在去年超過巴西成為中國的第二大鐵礦石來源國。而今年經歷巴西礦和澳礦漲價風波后,中國鋼鐵企業開始將更多目光投向印度。印中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首席執行官衛勇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印度每年
鐵礦石出口量超過6000萬噸,其中1500多萬噸是和日本鋼廠簽訂的長期合同,而剩下的4000多萬噸鐵礦石主要用于出口中國。“前幾年,巴西礦和澳礦基本就能滿足中國鋼廠的需要,所以當時進口的印度礦規模非常小。但從2001年開始,國內鋼鐵業開始加快發展,印度礦進口量也不斷提高,但大家還是以現貨市場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對此,衛勇表示,以現貨貿易為主的印礦,大多為中小礦主,運輸及貿易能力不足,由數量眾多小貿易商從中操作,長期以來散亂無序,造成了印礦價格的波動起伏很大,質量也無法保障。正因如此,一個由印度印中貿易中心組織的包括鞍鋼、首鋼、濟鋼、建龍等12家鋼廠在內的中國鋼鐵代表團4月下旬到印度進行了實地考察。對于中國的大買家,印度政府高度重視,派出了高級官員進行接待,并計劃在印中貿易中心框架內構建印度礦主、運輸商和貿易商的合作機制,以更集中的力量滿足中國鋼廠的鐵礦需求。不過,對于鐵礦石這種初級資源的直接出口,印度政府似乎并不十分支持。事實上,印度高品位鐵礦石資源量的2/3都掌握在國有礦業企業手中,而按照印度政府規定,這部分高品位礦石向外出口受到了嚴格的控制。剩下的一部分低品位礦才允許私人礦主向外出口。印度的鐵礦石問題,似乎可以由中國的焦炭來解決。雖然印度蘊涵著儲量豐富的高品位鐵礦石(官方公布數據超過20億噸),但卻極度缺乏煉鋼所必需的焦炭,為此,印度必須尋求與世界第一焦炭出口國——中國的合作。印度駐華大使館在接受媒體咨詢時曾表示,印度政府確實有意啟動以鐵礦石換取中國焦炭計劃。相比于直接從印度獲得穩定的鐵礦石資源,中國鋼鐵企業似乎更感興趣于目前印度對中國鋼鐵產品的需求。一位首鋼人員向記者表示:“去印度之前,我們主要是想尋找鐵礦石方面的合作;到了印度才發現,他們對于中國的鋼鐵產品、技術和資金的興趣更強烈。”5月初,首鋼一套85萬噸焦化項目的冶金設備出口印度,從而使首鋼與印度企業簽訂的合同額達4000萬美元以上。毫無疑問,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給中國鋼鐵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來自印中貿易中心的資料顯示,印度目前人均消費鋼產量只有3.7公斤,“向中國學習,搞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印度國內一致的聲音。印度財長Chidambaram上星期在印度工業聯合會年會上發表講話時也表示,印度未來幾年內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實現GDP兩位數增長,為此,基礎設施建設將發揮巨大拉動作用。現在,印度制定了一個夢想工程,包括300億美元建設公路、32億美元建設鐵路,還有石油管線的改造,都需要大量的鋼鐵。相對于國內市場潛在的巨大需求,印度鋼鐵企業似乎并沒有做好充分準備,2004年印度國內鋼產量只有3600萬噸,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用于向中國市場出口的高檔板材,而基建所需的低端鋼材供貨并不充足。4月份親赴印度考察的建龍鋼鐵董事長助理趙忻分析,中國低成本而又技術成熟的建筑用鋼將在印度市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即使與那些更早關注印度市場的日韓鋼鐵企業相比,也具有明顯的優勢。趙忻說:“今年中國的鋼產量差不多要達到3億噸,再往下發展就要更多依賴新興市場,而印度無疑正是這樣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雖然這種需求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但卻完全可以看得見。”她透露,建龍打算首先從貿易尋找突破口,通過向印度出口鋼鐵產品來了解這一新興海外市場,最終實現本地化發展。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
口蹄疫疫情進展
高考最后沖刺
日本甲級戰犯罪行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諾貝爾獎得主來京
汽車笑話集錦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中國艾滋病調查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