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機構5月31日宣布開始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此前,首批試點方案都已經陸續出臺。盡管這些試點方案很注意照顧中小股東的利益,但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股市不僅毫無起色,而且一跌再跌。筆者以為,中國股市走上理性繁榮之路的關鍵在于尋找到官股(國有股)和民股(私人或機構持有的股票)的利益契合點。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中國上市公司的總股本中約有半數為國有的、但不能上市流通
的股份。此外還有一部分私人或機構持有的不能上市流通股份。這就是所謂股權分置問題。這個問題被認為是影響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最大體制性障礙。稍有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常識的人都知道,占有企業約半數的股份,足以取得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大政方針的決定性發言權。在股權分置情況下,管理國有非流通股的人與持有流通股的中小股東的利益追求明顯不同。一般說,國有股管理者關心的是國有資產凈值的增長,希望企業做大做強,而投資于流通股的中小股東關注的則是投資回報,即股價上漲和紅利水平。這種利益沖突結果就是股市分紅比例過低。股市成了企業“圈錢”的工具,投資者得不到合理回報,就逐漸失去了投資興趣。筆者認為,這是股市多年持續低迷的根本原因。
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后,官股和民股同股同權,但這僅僅是解決兩者間利益沖突的基礎。只有真的找到官股和民股的利益契合點,才能消除民股的疑慮,刺激他們投資股市的興趣,使股市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筆者認為,合理的紅利水平才是這個利益契合點。
中國有這么多國有股,是因為中國選擇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原國有企業改制成股份制企業并上市發行股票后,原屬國有的資產自然大部分轉化為國有股的形式。國家持有這些股權的目的是謀求全體國民的福祉,而且是長遠的福祉。因此,國有股取得流通資格后不應該、也不可能都拿去變現,分給全民。而應該是讓其充分發揮資本的作用,即創造利潤,并讓國民真的享受這些利潤。以筆者個人之見,現實情況下,可行的辦法是國有股也和私人持股者一樣,以紅利形式收取這些利潤,將其用于補充社會保障基金。這于情、于理都說得通。其他項目,不論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港口、礦山,還是關乎城市形象的星級廁所,都應從另外的渠道籌集資金,不得打國有股資本收益的主意。
按照這樣的設想,國有股的管理者或者說權利行使者,應該是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絕不能由企業本身的管理層擔當。這種管理機構和廣大私人股東一樣,以股東身份監督企業管理層,改善經營,不斷提高資本回報率。在一定意義上,就像一個基金管理人。但是,這個基金管理人不能隨意炒作股票,只有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才可以在必要時候買賣一定數量的國有股。這樣,紅利水平也就成為大股東和小股東共同的利益追求目標,成為考核管理人的主要指標。隨著紅利水平的提高,必然吸引更多投資者,股市才能逐步走上穩定繁榮之路。(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