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與美、歐等國家紡織品貿易爭端尚未平息的形勢下,中國紡織業專家呼吁:中外紡織同行應冷靜面對,通過尋求多種合作共贏的方式,避免紡織品貿易戰進一步升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實,眼下中外紡織企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存在更多的合作機會。
--布市升級勢在必行,紡織面料、輔料的合作機會更多
我國的紡織品業,面料的環節最薄弱。這使中國服裝與巴黎、東京、米蘭、紐約等都市的競爭,根本不是同一層面的競爭。中國服裝以中低檔為主。品質較好的成衣,面料都是進口的。在取消了紡織品限額以后,紡織企業面臨洗牌,期待提升產品等級,將對面料、輔料的要求更高。中國設計師張兆梅說,內地布料在后整理工序上處理不好,容易拉線、脫色等,而且國內的面料市場環境較差,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會買到劣質產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服裝的發展與其所依賴的上游產業的面料質量、價格,以及流行節奏息息相關,F在許多企業和設計師去國外采購面料,主要因為國內布市還不能滿足需求。比如滑雪衫,國外已采用納米技術、透氣防水,國內迄今質量仍不過關。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說,我國內地的服裝品牌不缺款式,缺的是面料。內地面料的檔次低,高科技面料奇缺。
外商對中國面料市場很看好。去年9月,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十屆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博覽會,吸引了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6家廠商,產品涉及棉、麻、絲、毛、化纖、功能面料、輔料、針織等。因參觀者眾多,展會延長了一天。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許坤元在博覽會上說,中國面料業近3年來有突破性發展,生產能力的增速很快,但還需在構建優勢產業鏈上下功夫,要重視新纖維、線紗、坯布的開發和下游產品的合作。在面料方面,我國企業需要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等,與外商有很多合作機會。
。馍碳徔椛a能力轉移中國正當其時
取消配額后,一些企業配額優勢喪失,將有更多的企業介入出口競爭。我國紡織企業面臨洗牌,原有的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格局將改變,紡織企業亟待調整出口結構、提高產品等級。紡織業的主要困擾,一是缺乏自己的品牌,大都是“貼牌”生產;二是技術水平比較低,正如業內人士所說的,一流設備、二流產品、三流價格,靠的還是廉價勞動力。
據介紹,紡織品的配額成本約占產品成本的3成以上,取消配額后,產品成本將下降30%。由于我國紡織品出口成本的降低,給外國廠商直接到中國來投資辦廠提供了條件。同時,我國紡織企業在生產能力和生產質量上的平均水平都遠高于越南、印度等競爭國,中國通關和銀行支付服務也比其他國家更迅捷方便。日本、韓國以及歐美等許多國家的企業都“垂青”于在中國制造。預計到今年底,我國的生產能力將占到全球的1/4到1/3。韓國最大的紡織品企業之一F—F社長金昌秀表示,公司將在年內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以上,把公司3成左右的生產能力轉移到中國。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紡織企業格外需要外商的技術、設備。浙江省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調研部主任查志強說:“按照目前的增長方式,靠廉價勞動力生產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必然遭遇各種問題,永遠只能是被動應對!睂τ诹晳T于“貼牌生產”的國內企業來說,外資企業前來中國投資,他們擁有自己的資金、品牌、銷售渠道,且產品附加值高。雙方的合作,將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提升產品等級,削減產量,可以緩解“特保”壓力。
--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國企業咨詢等服務需求上升
后配額時代,貿易摩擦和WTO協定的不利條款(如特保)對國內紡織業發展的限制已初露端倪。全球貿易信息服務中心公布配額取消后的數據之后,世界各國要求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實施新限制的呼聲再次變得急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歐洲的紡織品行業、團體不失時機地向本國政府施壓,要其恢復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限制。美國、歐盟兩大巨頭相繼啟動了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的步伐。墨西哥對嬰兒服裝及衣著附件設限,土耳其宣布將中國42種紡織品實施特保,秘魯對部分棉布和粗布、印度對織布等發生多起貿易爭議裁決和調查等。
面對越來越多的“特保”限制和反傾銷糾紛,企業的出貨遇到了實質性障礙。過去,我國的反傾銷涉案企業通常采取轉換產品品種的方式來保證業務增長。但現在美國或歐盟對中國某些紡織產品啟動限制措施和特保程序,針對的是整個行業,企業對此束手無策。在這一背景下,許多紡織企業不敢接單,紡織重鎮紹興已有20%的企業停產、半停產。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國內紡織企業應實施“走出去”策略,開展多元化經營,把出口市場轉移到歐美之外的國家和地區;與外商合作,借船出海;在海外辦廠,尋找合作辦廠的伙伴。由于中國企業對國外的情況了解不多,亟需提供咨詢、法律、評估等方面的服務。(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