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自2000年巴沙爾總統上臺以來,一直在不斷加大改革力度,以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經濟發展。但由于種種原因,敘改革的成效平平,經濟狀況有所改善但尚未取得明顯突破。
為進一步了解敘經濟發展環境狀況,特摘編敘發展和投資咨詢委員會主任NabilSukkar,于今年3月份發表的關于敘內外經濟環境威脅和機會的分析文章,供參考。
一、 威脅點
1、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如果敘經濟發展水平繼續維持現有的狀況,由生活水平不能改善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等所導致的問題就有可能對敘形成經濟、社會和政治威脅。
2、原油生產下降。據估計,敘剩余石油儲量為20億桶,原油日產量曾在1995年達到59.1萬桶高峰,但目前已下降到45萬桶,大部分專家估計,雖然敘在不斷加大勘探力度,但可能在2008年以后會開始大幅減產。敘天然氣儲量約為6000億立方米,目前日產量為900萬立方米,有待進一步發展。通過鼓勵外國投資可以提高產量水平,但看起來成效有限,前景并不容樂觀,預計到2012年敘將變成石油凈進口國(30年來第一次)。
原油生產下降將會導致國家外匯和稅收收入減少、進出口貿易失衡等問題,進而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和貨幣的穩定。
3、人口增長過快。目前敘年人口增長率約為2.7%,其中20歲以下占53%,為此,每年新增勞動力約達35萬,據估計目前失業率高達20%,這還不包括國營企業隱性失業。
4、外來競爭因素影響,造成低效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尤其是隨著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敘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實施,敘部分工業和商業企業將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5、外來政治緊張因素影響。以色列繼續占領敘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領土,且擁有大量先進的武器,包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應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敘目前不得不拿出國民收入的約6%、財政預算的30%和總進口額的5.5%用于國防開支。再加美國對伊發動戰爭并駐軍伊拉克,使地區局勢更加動蕩,從而更加加重了敘利亞在軍事開支上的負擔,并有可能影響外國在敘投資。
二、 機會點
1、已與國際社會建立的良好的貿易和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將為擴大敘商品出口和吸引外資創造諸多機會。
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實施,為敘商品免稅進入其它14個阿拉伯國家提供了契機。敘與黎巴嫩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將有助于增加雙邊貿易往來。有望恢復的敘伊(拉克)自由貿易協定為推動雙邊貿易、投資、經濟合作,以及敘商人參與伊戰后重建奠定良好基礎。敘土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也將大大加強雙邊全方位經濟合作。敘與歐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一旦正式簽訂,雖然從中短期來看可能會使國家稅收減少,對國內企業帶來競爭威脅,但它將推動敘商品擴大對歐盟出口和吸引外資。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盟為例,雖然當地工業競爭壓力加大,然而隨著出口機會增多新企業數量也隨之增多,最終將提高吸引外資水平。
2、運輸、通訊、保險和金融業發展機會。日趨活躍的對外經濟貿易將促進敘境內及周邊主要港口的運輸活動;敘政府在金融、銀行和保險等領域相繼頒布的寬松政策,從長遠來看,將推動敘相關服務部門加快私有化進程,為外國企業直接在敘投資創造機會,從而不僅提高競爭力,還有助于吸引國外先進的技術。
3、金融業和企業改革所帶來的機會。隨著金融業改革不斷深入,有必要增加對當地居民的儲蓄和投資產品,進而帶動相關財政、會計、咨詢和培訓業發展。在生產領域,政府現正在不斷改善法律法規環境以促進企業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以引進技術和加大出口等措施為主的農業改革也已列入計劃中。盡管生產效率偏低,敘仍是阿拉伯國家潛在的主要谷物產地之一。敘政府還在規劃改造沿海城市和古跡,再加實行的投資改革計劃,將促進外國在旅游業投資,增加旅游收入。
三、 結論
敘要想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挑戰,改善國際經濟政治環境,必須采取新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措施,必須推出綜合性改革和發展計劃以使國家應對內外挑戰。而且宜早不宜遲,否則,將要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敘利亞目前推行的“現代化和發展”改革是漸進式的,無法應對敘利亞所面臨的艱難的經濟挑戰。敘利亞已失去了90年代10年的發展良機,現應該采取行動以抓住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浪潮。同時,私營經濟應在經濟自由化中擔當起更大責任。馬來西亞和中國以及東歐和中歐國家的成功經驗表明,在處理好有關社會問題的前提下,推動改革是發展的最好手段。
總之,敘利亞經濟發展雖然面臨許多挑戰,但也有更多發展機會,可以說挑戰與機遇并存,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就能有助于避免發生經濟危機,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