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業基本情況: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已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較強生產能力的完整體系。目前有近2000家企業,其中有17個集團公司,15個上市公司,合資、獨資企業近200家;有職工38萬人;可以生產挖掘機、鏟土運輸機械、工程起重機械、機動工業車輛、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和樁工機械等18大類,近5000種規格型號的產品。工程機械行業的規模及銷
售額在機械工業中次于電器、汽車、石化通用及農機,排第五位,工程機械作為重要的施工生產裝備,在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中已具有一定地位。
近5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工程機械發展迅猛。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實現了超高速發展。2002年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38%,2003年又增長了34%,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2004年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形勢下工程機械銷售額仍有10%左右的增幅,全行業數據正在統計之中,各機種的銷售量有增有減:主要產品中挖掘機達33500臺,減少9.3%;裝載機90000臺,增加29.2%;推土機6000臺,減少19%;叉車64485臺,增加31.2%;工程起重機11553臺,增加20.5%;壓路機9600臺,減少22%;平地機1819臺,增加5.2%;攤鋪機1050臺,減少20%。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量,在國際上僅次于美、日居第三位,中國已成為世界工程機械生產大國和主要市場之一。
2005年,從目前各種情況分析,樂觀的估計仍有10%左右的增長。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宏觀調控的形勢,不能簡單套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律。
二、關于宏觀調控
工程機械行業是基本建設投資牽動型行業,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直接影響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這種影響比其它裝備制造業要來的大,來的快。因此,在中央2003年下半年決策搞宏觀調控,到2004年二季度開始,行業受到巨大沖擊,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形勢嚴峻,依靠前進的慣性,在2004年保持了10%的增長。那么,2005年及以后的一段時期,行業發展的前景如何,這是業內人士十分關心的共同話題,下面,談幾點我們的分析及看法:
1、我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確實存在局部地區和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經濟過熱的問題,在2004年頭二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了難以置信的的53%,就是一個明顯的征兆;但同時,也存在著對農業、能源、交通、高科技產業和消費服務等行業投資不足的現象。因此,當前實施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主要是經濟結構上的調整,目的是實現經濟總量上的合理比例和動態平衡,避免出現大起大落現象,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工程機械行業的長遠穩定發展是有利的。
2、這次宏觀調控的特點,可以用“重點突出、未雨綢繆、力度得當、抑揚并舉”四句話概括,也就是有保有壓,有選擇、有區別地進行結構性調整,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搞“急剎車”。目標是要控制GDP增長在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在20%以內。但也應看到,金融信貸緊縮的影響是全面性的,控制固定資產增長規模引發的經濟結構調整也是全面的,因此工程機械行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響。應當看到,工程機械行業連續三年的“井噴”式發展是一種過熱現象。
3、當前宏觀調控的形勢,按照政府權威人士的說法是:當前宏觀調控仍處在關鍵階段,取得的成效還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應注意防止反彈,必須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切實作到區別對待,有保有壓。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宏觀調控不但是作為200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而且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項長期戰略性的任務。工程機械行業對此應有充分的認識。
4、這次宏觀調控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影響是明顯,但是對不同機種和不同地區來說影響程度差異很大。在各類工程機械產品中,原增長最為迅猛的挖掘機受沖擊最大,市場銷量從2004年3月份的48%增幅,跌至5月份的-25%,現場停工的機器和庫存量大增,迫使多數挖掘機生產廠家階段性停產;另外混凝土機械、鏟土運輸機械、路面機械等影響也很大;叉車及起重機行業的影響則相對滯后和較少。這是由于各類機種在不同的施工階段使用,購買者性質的差異及對貸款的依賴程度不同等原因所致。進一步分析,這是一個理論問題,即工程機械的作用可分工程施工和生產過程使用兩大類,影響大的是前者,而后者不僅沒有影響,反而在發展。從地區來說,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受影響較大,如江蘇省,原經濟活動中透支性的泡沫比較多,這次受影響也大。從時間上看,2004年一季度的超高速增長后,二、三季度急劇下降,四季度有部分機種(叉車、起重機、裝載機等)小幅回升,其余仍繼續下降,到年底,全行業仍有10%的增長。2005年,應該回歸到正常穩定的發展,在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工程機械行業也應有一個持續穩定發展的大好前景。
三、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幾點意見
1、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經過若干年的快速發展,目前行業的經濟規模,技術水平已和過去不能同日而語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及工程機械市場,在國內和國際上已取得一定地位,尤其是近三年的超高速發展,企業在市場、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都有一定積累,給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目前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對行業發展形勢及企業自身要有一個清醒的客觀的認識。我們現在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工程機械生產大國,但遠遠不是強國,我們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距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我們行業的生產集中度仍很低,“散、亂、差”的情況并沒有根本改變,我們的企業經營效率仍很低,自主開發能力和企業盈利能力差距仍大,我們還缺乏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品牌。總之,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全行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必須抓緊發展的大好時機,踏實認真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增強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共同努力把行業水平再提高一步。
2、產品質量問題至今仍然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軟肋。雖然經過多年來的技術引進、合資和合作生產,貫徹ISO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等工作,全行業總體的產品質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質量水平依然不能令人滿意,在國際市場上始終處于二、三流產品的地位。主要表現在:①產品可靠性差,壽命低,早期故障多。②外觀造型及表面質量有待提高。③在應用機電一體化、微電子技術及電子監控、綠色環保技術、節能技術等方面差距較大,產品技術檔次低。④在操作性、舒適性、人機工程方面研究注意不夠。
從全行業說,形成上述問題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工程機械主要配套件水平低,不能滿足整機要求,從故障統計看,液壓系統和發動機的故障占全部故障的60%左右。②產品標準陳舊、落后,急待修訂完善。③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質量觀念、質量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配套、工藝、檢驗等質量管理環節上嚴格度、認真度不好,缺乏精品意識。
當然,工程機械作為技術含量很高的機械產品,它的質量水平受制于國內整個經濟技術水平,涉及到冶金、化工、儀表等等諸多行業。現在中國已逐步溶入全球一體化的經濟范疇,尤其中國加入WTO以后,實施全球采購、配套已有可能,我們完全有理由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把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質量提高一步,爭取有50%以上的高中檔產品供應市場,那我們行業的發展形勢就會好得多了。
3、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是提高行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指行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這是多年計劃經濟造成的條條專政和地方財政包干體制遺留的問題。近幾年,雖然行業中兼并、重組、聯合已有較大進展,也形成了一批規模較大的集團企業,但同時,由于行業火爆,又冒出了不少主機生產的小企業,更加劇了市場惡性競爭和價格火并。雖然工程機械和汽車、農機相比屬小批量多品種的行業,但如無一定規模的生產,集中度過低,這樣下去對于打造品牌、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水平是十分不利的,更不可指望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現在國際上工程機械行業重組聯合兼并之風日盛,跨國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產品品種齊全,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不抓緊行業結構調整,不把企業作強作大,不減少內耗并規避無序競爭,就不可能與這些跨國公司進行競爭。另外,在企業并購重組中,合作對象應選擇有技術、有管理、有資金、有市場的“四有”企業,否則不利于發展,特別是和投資公司合作更要采取慎重的態度。
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應首先圍繞國內市場需求進行,與此同時應發展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對于原已占有市場的優勢產品,要增加新品種,以滿足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和不同氣候的工作環境。要縮短產品開發和更新周期,減少重復建設項目,避免一窩蜂地上大路產品,因為這樣都在低水平重復生產,誰也形不成規模。產品開發,要著眼于國際市場水平和國內建設項目以及農村發展的需要,多做用戶調研和市場分析。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特別注重工程機械配套發動機和關鍵零部件產品的結構調整及發展,提高配套件水平是產品上水平的關鍵之一。
4、關于出口問題。近些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出口額增長也很快,到2004年,已近60億美元,其中進口40億美元,出口17.5億美元。從歷年進出口情況分析,進口遠遠大于出口,進口與出口額之比平均為1∶3,一直是處于嚴重逆差狀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進口增長率大于出口增長率,逆差更為嚴重。長此下去,必將對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國際工程機械市場相對國內市場要成熟和穩定的多,近一、二年,由于世界經濟的復蘇等原因,國際工程機械市場有較大增長,所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必須千方百計加大出口力度,努力發展新產品,逐步使進出口達到合理的比例。
作好出口工作。首先要下力氣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包括地方法規、施工方式、使用習慣、價格、維修能力等等。第二,要選擇好的國際代理商。在國際上有專門從事工程機械、機械行業代理經營的企業,他們都具有以下特點:有資金、有市場、有維修服務能力。要搞好出口,必須找好代理商。第三,要加速培養了解國外市場的外貿營銷人才。第四,要加大產品宣傳力度,讓國外客戶了解中國產品,包括參加一些影響大的展會等。
信息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信息來源:貿研院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