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多了反而賺少了 鋼材漲價,對于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某些小型配套件企業的打擊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2004年配套件全行業的總產值和銷售收入較上年大幅增加,而利潤僅增長5.2%,產值利潤率為..2%。干多了反而賺少了,行業普遍叫苦不迭。
有一組數據可以進一步說明這一點。
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生產成本約增加6000萬元;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生產成本約增加1600萬元;徐州羅特艾德回轉支承有限公司生產成本約增加1000萬元;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公司生產成本約增加800萬元;浙江銀輪機械有限公司生產成本約增加3500萬元。假如原材料保持前幾年的價位,上述增加的成本即是各企業的利潤。據估算,由于鋼材等提價使各配套件企業造成的損失約占企業銷售收入的4%~8%。
在由原材料采購至主機出廠的工程機械產業鏈中,上游產業中的煉鋼廠主要依賴進口鐵礦石。隨著國際鐵礦石漲價,國內鋼鐵價格必然上漲,因此影響到下游的工程機械產業。相比之下,國內工程機械(例如裝載機)銷售價格始終沒有上調,于是成本壓力就集中在配套件上。這對于工程機械配套件企業來說不得不承受上游鋼材價格上升和下游主機要求降價的雙重壓力。
可以預見,配套件行業在承受上、下游雙重價格壓力下,一批企業將會出現轉盈為虧,部分企業可能轉行,也有可能為了達到主機企業要求的低價格而不得不犧牲質量,以次充好。
解決產業鏈因價格造成的失調最根本的方式應該調整主機銷售價格,緩解中間環節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2月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為了維護行業共同利益曾召開了裝載機價格協調會,但由于主機企業步調不一致,形不成價格聯盟,未能收到實質效果。
但可喜的是目前國內配套件的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中檔主機已實現本土配套
據協會近年來的監測和統計,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產品的技術水平、質量水平已顯著提高,一般中檔的主機國內配套件已經完全能滿足。以杭齒集團等為代表的國內配套件企業的產品已具有自主知識品牌,并成功地實現為高端主機產品配套。就像挖掘機這一類技術密集型產品,由于近年來外資及國際知名配套件企業的進入,大部分配套件已能在本土解決。諸如底盤、焊接結構件、四輪一帶、高壓軟管、金屬連接管件和接頭等。力土樂、納博特斯克等一些外資企業的行走(回轉)馬達和減速機早已為知名品牌的挖掘機配套。在小松山推的挖掘機上,駕駛室和全套油缸都實現了本土化配套,配套率已達到60%以上。
配套件行業的企業家還要對潛在的市場進行分析研究。如卡特彼勒與山工合作在華生產裝載機,至少有兩點啟示:一是配套件要實現國產化,否則主機的價格就降不下來,卡特彼勒裝載機為什么多年來在中國市場上沒有占據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價格太高,如果將來與山工合作生產的裝載機與相同等級的國內品牌裝載機的銷售價格不高出20%~30%,在國內及亞太地區應該是能被接受的。因此,卡特彼勒一定會改變經營策略,降低成本,逐步改進原有山工品牌的產品,提高檔次,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配套件國產化是必然的趨勢。當然為卡特彼勒主機配套,對配套件的要求也很高,必須達到他們的標準。另一個是,卡特彼勒并購山工的長遠目標是在中國做大做強,可以預見,經過幾年的運作,卡特彼勒很可能躋身我國裝載機行業的前幾名,產銷量會很大。這對于國內配套件企業來說,又是一次機遇。
面對兩個市場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入世后,我國經濟已經融入了國際大循環,這為產品出口打開了方便之門。工程機械配套件產品出口要比工程機械整機產品出口難度小一些,配套件產品只要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質量過硬、可靠性強、價格合理,大批出口的難度不大。最近幾年,配套件行業有幾家企業在這方面比較突出。例如寧波浙東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斗齒,全年出口10000噸,已占該公司銷量的一半以上;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冷卻器,2004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出口量已達到該公司全部銷量的45%以上,全年銷售收入3.94億元,而出口收入已達到1.8億元;浙江天成座椅有限公司近年來加大了出口力度,他們生產的司機座椅,已被納入卡特彼勒的全球采購計劃,預計2005年外匯收入可達1000萬美元,約占該公司全部產值的一半;山東山推結構件有限公司的產品70%出口到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可喜的是,國外知名公司也看好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產品,2004年11月瑞典山特維克礦山與工程機械全球采購經理研討會在BAUMA展會開幕之際在上海召開,研究在華采購部件相關事宜;2005年3月美國卡特彼勒亞太地區年度第一屆供應商大會在北京召開,共有80余個配套件企業被確定為卡特彼勒供應商。盡管現階段擬采購的多是初級產品,例如鑄鋼鑄鐵件、鈑金件,但也有發動機部件、液壓件、傳動部件等,這僅僅是開始,以后還會有更多的配套件企業成為跨國公司供應商。
如果說工程機械產業是朝陽產業,那么工程機械配套件則是其中最具活力的產業。目前,配套件行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除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更應把眼光轉向國際市場,積極地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