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曾業輝
機電產品在出口總額中比重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出口質量及商品結構優化的重要標準。在發達國家出口商品總額中,機電產品一般占40%-80%。我國機電產品出口自1985年以來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出口額由最初的16.8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6253.1億美元,在我國外貿出口中占據“半壁江山”。考量人民幣升值對機電產品出口可能產生的影響,對
其他行業企業無疑具有重要的標本意義。
不少專家及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匯率上調對機電產品出口將造成一定阻滯,但從促進產品結構升級及迫使企業提升競爭能力方面分析,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且機電產品覆蓋面廣,產生的影響因不同產品類別而異,有的機電產品反而可能因此而受益。
機電出口強勁風頭可能受挫
要解析升值的影響,首先要了解機電產品的出口現狀、出口質量及發展前景。
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為11547.4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達6253.1億美元,增長38.2%,占全國外貿進出口比重的54.1%。在這6253.1億美元中,機電產品出口3234億美元,增長42.3%,占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61.9%,拉動全國外貿出口增長21.9個百分點;機電產品進口3019億美元,增長34.2%;全年機電產品順差達到215.1億美元,占全國外貿順差的67.3%。由此看來,說機電產品是拉動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的“第一功臣”并不為過。
從出口質量分析,機電出口產品正不斷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方向優化。2004年電氣及電子產品、儀器儀表產品及設備出口以42.3%的增幅高速增長,占機電產品出口比重高達93%,僅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出口就達841.6億美元。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有關專家分析,目前中國機電出口列德國、美國、日本之后居世界第四名。2005年,國際市場需求繼續擴大,世界貿易增長強勁,而國內企業也抓住家電、視聽類產品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今年預計機電出口的增長仍將接近40%。
然而,如果人民升值的話,機電出口的強勁勢頭卻有可能受挫。
原因是機電產品涵蓋家電、電子電器、電工器材、通信設備、計算機、顯示器、機械設備及基礎件等等諸多類別的產品,而占據我國機電出口絕大部分份額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家電產品、數據處理設備等對匯率波動又比較敏感,最易受到直接沖擊;而且這些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依賴的又往往是低廉勞動力支撐的低價優勢,一旦升值幅度較大,很容易產生出口替代,流失客戶及市場。
目前國內機電行業仍然存在不少軟肋:首先是加工貿易出口占整個出口機電出口比重的近70%。其次是國有機電企業出口增長緩慢,2004年僅增長13.6%,民營企業雖增長了92%,但占總額不足10%,而外資企業出口則占機電出口總額的73.4%;2004年,7625家國有機電出口企業中,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僅52家,而涉及機電出口的外資企業多達27864家,其中出口超過1億美元的有357家,5千萬到1億美元之間的達283家。再者,受原材料價格上升、能源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2004年摩托車、空調器、電冰箱、變壓器等相當一部分產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若再加上匯率上漲的影響,其國際競爭力必然大打折扣。
升值對工程機械長遠“利好”
在機電領域,2004年我國機械工業累計出口額857.87億美元,雖然機械設備的出口額占機電出口的整體份額還較低,但增勢強勁,而且由于需求彈性系數相對較小、產品質量提升較快、零部件進口比重大,所以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很小。
而在機械設備領域,工程機械又可謂一枝獨秀。中國工程機械出口歷史不過十來年,但年均增幅達40%。據海關數據,2004年工程機械進出口貿易總額57.68億美元,其中進口39.13億美元,同比增長9.95%;出口18.55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76.4%。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已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近2000多家生產企業,能生產4000多種規格型號的產品,其銷售額在我國機械工業排第5位;從國際市場看,145億美元的銷售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表示,隨著北京奧運建設、上海世博會建設項目的開工以及“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工程機械的產銷及出口前景廣闊,2005年出口仍將有較大增幅。
作為國內工程機械的標桿之一,三一重工的出口增勢迅猛。2004年,三一重工出口銷售額達1300萬美元,比2003年增長6倍。“今年的出口目標是力爭完成6000萬美元,即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增長4倍。”三一重工執行總裁向文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2005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出口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額。
對于匯率可能上浮將造成的影響,向文波表示,關鍵是要看波動的幅度有多大。“如果升值1%或零點幾個百分點,肯定不會有影響,哪怕升值5%,對三一重工的出口影響也不會太大,因為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產品價格,三一重工的出口產品目前仍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價格提升的空間仍然較大,即產品在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及價格提升空間的情況下,其抗匯率風險的能力就比較強,所以升值帶來的壓力并不大。”
向文波分析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講整體是有利的,因為產品的零部件大部分依靠進口,升值后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哪怕帶來一定壓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產品結構升級,促進企業提高創新研發力度、轉變增長方式,所以匯率調整整體來看對本行業是長遠利好的。”向文波判斷說。
工程機械企業為何不懼升值
依據匯率效應判斷,人民幣升值對于以出口為主導的行業企業沖擊較大;而對于原材料或設備大部分以全球采購為主的企業卻是長期利好。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利大于弊。這些公司的挖掘機、泵車、裝載機的大部分零配件采購來自國外,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公司的進口采購成本;出口方面,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產品出口的份額目前來看都不足公司年主營業務收入的10%,同時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的價格相差近3倍,因此人民幣升值幾個百分點對產品的性價比影響微弱,幾乎不影響出口需求。
三一重工副總經理、財務總監趙想章對本報記者的闡述驗證了上述說法。趙想章估計,匯率上浮的區間不會超過20%,升值空間頂多在5-15%之間,對三一重工的影響最多是攤薄一點利潤,如果應對得好,甚至不會帶來什么利潤損失。
“首先是國家的出口退稅政策仍在,機械行業的退稅率整體在10%左右;其次是只要進一步強化品牌,提升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三一重工的出口產品仍有提價的空間;三是出口比重占三一重工總收入比重還不到2%,而零部件則有一半依靠進口,每年的進口額在6、7億元至10億元左右,如果人民幣升值,對三一重工而言,不僅可以沖銷升值帶來的損失,甚至可能還更有利。”他分析道。
趙想章表示,即使隨著出口的迅速增長,匯率上升帶來的壓力也可以通過挖潛進行消化。例如,不斷加強運營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及網絡建設能力,大力控制成本等等。
“工程機械行業大多具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征,除挖掘機、裝載機還能批量生產外,大多不適合流水線作業,所以相對于其他行業對成本的敏感程度可能偏低一些。但隨著市場的發展,三一重工開始比以往投入更多的精力抓成本控制,通過加強采購招標管理、加強節約、控制浪費等,僅油漆一項就能為公司節約近1000萬元。”趙想章表示,三一重工將通過綜合舉措來降低升值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抗風險能力在于結構調整及質量提升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雖然工程機械發展勢頭良好,但也不能忽略一些制約性因素,包括產品品種不齊,缺少大型設備及微型化產品;產品耐久性及可靠性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產品性能在電子控制、智能化、機電液一體化等方面還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等,關鍵是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產品創新的研發力度。另一方面,國內工程機械產業“散、小、亂”的問題仍較突出,缺乏規模效應;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還不足2%,出口力度有待提升,應積極拓展海外營銷渠道,提升服務水平等。
采訪中記者發現,三一重工2004年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56億元,實現主營業務利潤8.39億元。一般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能有10%的利潤率已相當不錯,三一重工的30%的利潤率是否有些高得離譜?
趙想章解釋說,與同行相比的利潤差主要是因為各自產品的技術含量不同,三一重工部分產品如混凝土機械類的核心產品有的利潤率能高達50%,關鍵還是技術含量高,一臺泵車就包含了70多項專利技術在內。
“市場認同關鍵還在于質量,而應對匯率風險的信心同樣源于此,只要自己過硬,就不擔心人民幣的小幅升值。”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