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召開沿東隴海線開發工作會議后,徐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立即召開干部會議,認真傳達貫徹沿東隴海線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李源潮書記、梁保華省長提出的更高要求,深入研究、落實推進措施。大家一致認為,沿東隴海線產業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開放載體和廣聚資本的招商品牌,也是一個集聚生產要素和發展合力的政策平臺,為開發區的二次創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對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開發區一定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搶抓機遇,創新克難,竭盡全力打贏沿東隴
海線產業帶開發戰役。
下一步該區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把開放式開發與內涵式開發、聯動式開發與可持續開發有機結合起來,以產業、企業、產品集聚為關鍵,以大項目推進為重點,以科技研發為依托,以體制創新和優化環境為保障,高起點、全方位、加速度推進大開發,力爭到2007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財稅收入分別比2004年翻一番;到2010年、分別比2007年再翻一番,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綜合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后勁足的新型工業園區,成為沿東隴海線經濟發展的帶動區、體制創新的示范區、城市建設的文明區,當好產業帶開發建設的排頭兵,爭保經濟總量和利用外資兩項主要指標居于蘇北開發區之首。
第一、搶抓新機遇,激勵大開發。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建設為我們指明了科學正確的發展方向,不僅搭建了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創新體制、爭取政策的平臺,而且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發展新機遇。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開發,統籌科技與可持續協調開發,統籌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協調開發,統籌內生活力與外向帶動協調開發,構建國際資本、民營資本和社會資本互動開發的機制,成為引進國際產業、資本、先進技術開發的重要動力,深入開展創新創業創優活動,激發開發的內生活力,迅速形成產業帶開發建設的熱潮。
第二、集聚新產業,提升大開發。圍繞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加速推進“三個集聚”,著力增強競爭力。一是加速產業集聚。整合資源、規范引導,加速推進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投資拉動和高新技術帶動相結合,形成工程機械、民用輕型飛機、特色電子、食品、新型醫藥、中文電腦六大產業集群,力爭到“十一五”末,六大產業銷售收入達到700億元,占全區工業比重的80%以上。二是加速企業集聚。集中各類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在做大做強骨干企業上下功夫,力爭到“十一五”末,開發區機械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培育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30至50億元的企業2家以上,10億元以上的企業20家,億元以上企業40家。三是加速產品集聚。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大力培育大產品、新產品、名產品和著名商標,加快建成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胰島素原料、神經中樞藥物、汽車音響、電子皮帶稱、醫療器械等產品基地,爭取培育6個中國馳名商標,50個省級名牌產品。
第三、主攻新項目,支撐大開發。按照項目優先、一個項目一個小組、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把最多的財力、最優的政策、最好的資源配置在項目建設上,全面實施大項目推進戰略。重點抓好6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在建在手項目,集中力量抓好總投資8億美元的民用輕型飛機項目,盡快形成年產800架的生產能力,實現年銷售40億元、利稅15億元,打造中國民用輕型飛機生產基地;抓好中文電腦項目,形成年產50萬臺以上的生產能力,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向大開放要大項目。圍繞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和優質資源有針對性地招商,加快引進美國重型卡車、新加坡佳通輪胎、德國海德堡印刷機械、英國恩達地結晶硅、英國大贏數控、美國維爾半導體芯片及照明材料等重大項目,爭取早立項、早開工、早達產。抓住浙滬產業技術擴散轉移的機遇,重點抓好新醫藥、環保機械、高新材料等招商項目的落實,在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中贏得發展的先機。
第四、研發新產品,引導大開發。一是借梯登高。充分利用區內卡特彼勒亞洲設計中心、穆拉德國際醫藥孵化中心的優勢,大力引進世界高科技企業和國家級研發機構,培育和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科技企業,研發5至10項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二是整合擴張。在現有兩個國家級、8個省級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整合航宇、拉姆齊等一批產學研融合的有開發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加快建設15個以上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盡快研發、中試、孵化高精度采制樣設備、高精尖醫療器械、生物保健等120個新產品,形成新增年銷售收入120億元的規模。三是招才引智。按照人才先于技術、先于項目、先于發展的理念,花大力氣,投入重金,爭取5年內引進國內外500名高精尖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今年投資1000萬元,建立科技風險和種子基金,籌備設立知識產權開發中心,接軌上海人才市場,加快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區域性人才高地、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國家級研發中心,讓人類的科技文明在這里創造出科技輝煌。
第五,優化新環境,保障大開發。以設施功能提升優化環境。今年投入8億元,建好現代標準廠房、專家別墅群、拆遷安置樓等重點工程,全面完成26平方公里的新建、改擴建道路及配套工程,實現“九通一平”的基礎條件。以商務成本降低優化環境。用足用好用活省委、省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抓好“財政返還、補貼扶持”等政策的落實,讓利于商、讓利于企、讓利于民,以政策“洼地”營造經濟“高地”。加強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采用國際商務活動的通行規則,集中辦理行政許可事項,提高辦事效率,降低商務成本,營造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服務氛圍。以機制創新優化環境。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積極推進開發區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更好地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理順開發與管理的關系。著力打造“創業最寬松、服務最便捷、發展最安全”和“低商務成本、低社會成本、低行政成本”的投資環境,成為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福地。(信息來源:江蘇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