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滬深兩市共有近1400家上市公司,為了便于統計,我們剔除了含有B股、H股及發行可轉債公司,這類上市公司共有1213家。我們統計了這些公司自上市以來流通股股東的出資情況(IPO新股發行、配股、增發新股),也計算了這些公司目前的流通股股東權益,兩廂對比,可以發現一個悲哀現狀,那就是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東權益低于流通股股東的出資額。
統計顯示,在這1213家上市公司中有1031家公司的流通股股東權益低于流通股股東的出資金額,其比例高達85%。換言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東在為上市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蒙受了損失。其中武鋼股份、長江電力、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寶鋼股份、上海汽車等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東權益損失都在20億元以上,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也有25家之多。
對于多數上市公司而言,流通股占總股本比重比較小,甚至有些公司的流通股比例低于總股本的30%,這就使得雖然流通股股東掏出了大量資金參與上市公司的融資或再融資運作,進而墊高了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但流通股股東由于所占股份比例比較低,因此以每股凈資產計算出來的流通股股東權益都會有所損失。流通股股東掏出了大量資金參與上市公司經營,但非流通股股東卻享受了更多的權益。
近期管理層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從首批試點的四家公司所推出的改革方案看,或多或少都給流通股股東一定補償。這其實也是非常合理的,畢竟流通股股東對公司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只不過支付多少對價是合理的需要雙方協商,但流通股股東權益損失多寡不失為一個參考指標。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北京首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