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經濟增長數據和房地產銷售數據均好于預期,香港股市連續大漲兩天,并創下兩周新高。
恒指兩天累計上漲275點,漲幅為2。其中上周五漲144.79點,周一上漲130.32點,報13845.10點,漲幅0.95。據悉,恒基地產開發的香港一公寓房項目周末熱銷,使走勢不振的房產股紛紛上漲。新鴻基地產漲1.4,恒基地產漲2.3,長江實業升1.8。恒生地產分類指數漲
255.64,報16861.27點,漲幅1.54。而從利率角度來看對該板塊是利空,香港一個月同業拆息在上周三從3.065升至3.427后周一更升至3.436。
由于金管局推出“任三招”,加之歐盟憲法在法國受阻,再加上內地反擊歐美對紡織品的設限。這三種因素使賭人民幣升值的熱錢短期內極難看到“曙光”。
首先,歐美對中國紡織品設置壁壘從某種程度上講是逼人民幣升值的“陰招”。因此,中國的強硬立場反映出某種反感,這自然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利,
其次,“歐憲公投”在法國未獲通過,無疑將削弱“歐洲一體化”,從根本上對歐元構成“緩釋型”利空。這樣,美國的“弱美元”政策推行的難度必然增加。這樣,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少。
最后,香港近期推出的目標匯率區間,即7.75-7.85兌1美元的區間也會引發“蜜月效應”,進一步打消“升值預期”。上周,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解釋說,香港會堅持聯系匯率制,為達到該目標實施了“非沖銷式”干預,這導致利率極易受熱錢影響。
潛臺詞是,如果沒有升值預期,就沒有熱錢沖擊,也就無需干預。
任志剛的言論客觀上提升了“7.75-7.85”箱體的“可信度”,也就是說,其言論降低了升值預期。
外匯干預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前者指通過國債或票據對沖基礎貨幣的增加,控制貨幣流量。控制了資金供求平衡也就控制了資金價格(利率),如內地模式;后者由于未對沖基礎貨幣,則變動后的貨幣自然將提升或打壓資金價格(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美聯儲加息8次,而內地僅加息一次,表面上看,“沖銷式”模式影響了利率,即該升而未升,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內地之所以至今仍不能斷言進入“加息周期”,其根本原因并非“干預模式”,而是“沖不勝沖”。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內地吐出大量國債,貨不夠后又吐出票據,而且期限越來越長,竭其所能回籠“外匯占款”所投放的貨幣,但由于熱錢過多,無法完全沖銷。因此,問題出在“需沖銷量太大”,而非出在“沖銷理論”本身。
短線而言,由于目標匯率區間正處“蜜月期”,游資突破“貨幣箱體”概率微乎其微。
由于升值預期下降,港股市場逐漸回歸本色。
其他方面,DBS唯高達證券投資經理黎永良表示,交行、神華、中遠控股等內地大型企業將于6月赴港上市,市場憧憬未來數周可吸引資金流入,營造利好氛圍。
內地宣布下月起取消對81項紡織品征收出口關稅,原定對74種紡織品加征出口關稅的決定亦同時取消。
這使市場擔心貿易戰,從而使紡織板塊受累。如福田實業跌2.3,經緯紡機跌1.7,魏橋紡織跌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