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30日電《經濟參考報》今日刊載評論指出,當前中國的經濟國情已經遠不同于上世紀80年代初面對的國情。中國在社會類型、市場機制、產業、資源、資本市場等綜合國力構成要素方面,明顯地呈現出六大悖論現象,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制約著綜合國力水平的提升。
三大社會經濟系統并存的悖論
與整體性的單一社會類型不同,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中國社會凸顯出多種系統、多種技術時代并存的混合型社會特征。三大社會經濟系統并存:傳統農業社會,現代工業社會,后工業(信息技術)社會。與此相適應的是三種不同技術的經濟的共存:仍舊主要依賴人畜力的農業和農村手工業、使用無機能源的城市和城鎮工業、以及后工業時代的信息產業。這種并存本身就是一種悖論現象,這也是今天中國需要面對的最基礎的新國情。
三大社會經濟系統并存,還衍生出一系列相關悖論現象,最突出的表現是:社會多元化分層,城市社會和農村社會割裂式并存。
國際慣例與中國特例的悖論
引進國外先進智力成果是國家現代化少走許多彎路的重要途徑。審視26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兩類盲目提倡與國際接軌、不顧中國特殊性的引進法亟需反思。
一種是盲目的引進國際慣例熱,忽視國際慣例的適應性,忽視中國特例。一種是奉西方經濟學理論為經典、先進或前沿,硬套于中國實際,忽視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
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待世界先進智力成果的態度只能是:一,對西方經濟學理論不能盲目崇拜,只能借鑒,尊重中國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尋求符合中國現階段實際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國奇跡孕育了中國經驗,建立在中國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才是真正的中國理論。二,既不要讓自己的發展跟先進的國際慣例脫節,也不要任國際慣例束縛了發展的手腳。接受不接受某種慣例,與各國發展階段、體制特征、文化傳統都有聯系。國際慣例是否完全符合中國國情需要理性甄別和揚棄,不能脫離中國實際而生吞活剝國外做法。要深入研究中國特例,該接軌就接軌,該打破就打破,勇于破除其中一些不合時宜的、水土不服的國際慣例,
市場經濟與官場經濟的悖論
20多年來,中國市場經濟取得較快發展,其核心內涵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但中國目前的現實昭示:官場經濟色彩仍很濃厚,市場經濟發育得不夠成熟。
官場經濟是指政府部門主導資源配置權的經濟。在中國的經濟運動中,一些地方政府仍是事實上的資源配置主體、投資活動的主要組織者,掌握的資源配置權仍太多,本來應該由市場配置的資源,很多還是由政府部門通過他們的官員來配置,資源配置權被異化成官場經濟下的權力尋租。
在官場經濟背景下,誕生于市場經濟土壤的民營企業在社會階梯上通過正當路徑向上攀登發展的可能性小,靠近政府官員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政治經濟學情結日盛。他們選擇主動回到地方政府的保護傘之下,積極向地方政府尋租,以便使自己在不規范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有利地位。不少私企業主甚至成為了行賄的主力軍,老板跟著官員一起倒,成為近幾年反腐浪潮中一道蔚為壯觀的景象。
產業發展的悖論
在產業發展規律上,盲目擴張現象仍在加速演繹。在產業國際比較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抓住世界范圍內產業轉移時機,加快建設世界性工業產品加工基地,邁向世界工廠化,而西方發達國家則瞄準知識經濟,加快發展知識型產業。中國面對知識經濟新趨勢出現戰略慢拍,自主創新的思想至今未得到實質性貫徹,走了一條跟隨、模仿、引進,用市場換技術的道路。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知識鴻溝、技術鴻溝呈不斷擴大趨勢。
全球資源獲取力的悖論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資源瓶頸效應日趨顯現,戰略性資源約束日益強化,雖然資源獲取的全球視野已經打開,但對全球資源的獲取能力較弱。
中國是世界上石油、銅、大豆等許多大宗原材料的大買家,卻沒有大宗原材料的國際定價話語權,要隨時無奈承擔國際市場投機漲價的風險。中國對世界大宗原材料貿易形成強大的需求拉動,卻沒有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場競爭的主場權,對國際大宗原材料市場影響大但影響力薄弱。中國成為全球的加工、生產中心,但主導了生產,主導不了貿易,中國企業處于產業低中端加工生產環節,成為遭受境外企業、國際炒家兩頭夾擊的三明治:一頭是境外對中國外貿企業所需能源、資源、原材料的價格戰,一頭是境外對國際市場和營銷渠道的掌控。
股市發展的悖論
中國股市發展凸顯結果悖論和原因悖論。這也是觀察中國股市的重要視點。
結果悖論表現為,在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速發展的同時,本該是經濟晴雨表的國內股票市場卻呈反向運行。中國股市出現連續四年熊市現象。
原因悖論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從資金流視角看,在中國經濟的金融體系中,經濟發展靠投資,而投資主要的資金來源在銀行貸款,經濟快速增長在過去往往表現為銀行貸款發放量大。對中國整體經濟而言,股市的比重并不大,股市的融資功能在經濟增長中似乎成實質性忽略部分。因此中國股市從整體上來說既不可能影響經濟,也不可能反映經濟。從股市主體視角看,一方面,持續多年強勁的經濟發展催生了不少杰出的企業,但中國股市并沒有把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全部涵蓋進來,許多充滿活力的私營企業也很難上市;另一方面,許多上市企業并不是以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來上市的,甚至背離主業和以股謀私現象普遍,使得中國股市仍然是資金推動型,而不是利潤推動型,中國股市的升降主要不是由上市公司的利潤來決定。
原因悖論恰恰表明,反經濟晴雨表的中國股市問題不只是一個單獨的股市問題,卻成為觀照中國經濟生態本色的一面鏡子:缺乏誠信的圈錢文化泛濫,基本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缺失,必要的監管乏力,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治理和發展中國股市不能頭痛醫頭,而應從打造中國經濟大格局的健康基礎著眼一點一滴地做起。(黃庭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