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整車生產企業無奈進入調整期 零部件巨頭剛剛開始發力中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30日 09:10 經濟參考報

  雖然2004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理性回歸使國際整車生產企業紛紛調整了進攻中國汽車市場的步伐,但作為汽車產業鏈條的上游和先導,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新一輪發力似乎才剛剛開始。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博世、德爾福、曼格納和法雷奧等一系列全球知名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的連連增資,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在價值正在日益突顯。

  新一輪增資熱潮驟起

  大眾·一汽發動機新工廠,5月26日在大連保稅區附近正式奠基興建。據悉,這個總投資達1.5億歐元的中德合資合作項目,主要從事發動機缸體、曲軸和連桿等發動機零部件生產和發動機組裝。原材料主要在中國采購,第一階段將實現年產15萬臺汽車發動機的目標,國產化率在70%左右,批量投產計劃在2007年初,規劃目標是年產30萬臺汽車發動機。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4月23日為其在蘇州的技術中心舉行了揭幕儀式。據介紹,該中心總投資額達6000萬歐元,將為博世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務提供廣泛的部件測試和系統測試服務。博世集團董事、亞太區業務負責人孔陸德博士此間表示,到2007年為止,博世要在中國追加投資6億美元。他說:“博世在蘇州成立技術中心,擴大了部分汽車零部件在中國的產量,并將世界先進的ABS8.0和ESP8.0系統為代表的產品實行本地化生產,這些都將加強博世在全球范圍的科研體系。”

  同在4月下旬,全球排名第二的零部件企業德爾福也宣布其位于蘇州的新工廠正式投產,德爾福全球副總裁、德爾福電子與安全系統總裁杰佛里·歐文斯表示:“此次蘇州新工廠的正式投產是德爾福全球增長戰略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緊跟中國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步伐,我們正不斷擴展公司在中國的生產能力。位于蘇州的新工廠可以讓德爾福滿足中國客戶對精密汽車技術日益增長的需求。該工廠也幫助我們與當地汽車生產商之間的業務合作,這也符合德爾福一向以全球客戶需求為指導,從而調整自己的生產布局的發展軌跡。”與此同時,德爾福在華新建的研究中心也已正式啟動。杰佛里·歐文斯表示,目前德爾福公司在中國已建立了15家合資或獨資企業,包括一家控股公司、一家培訓中心、一家技術中心和包括新擴建的蘇州工廠在內的12家生產型企業。德爾福在中國的客戶幾乎包括所有國內及外資汽車制造商。德爾福正在加速把全球的技術轉移到中國,德爾福中國研究中心將成為德爾福全球33家技術中心里面最重要的研發中心之一。

  此外,去年營業額207億美元、位居零部件行業全球第四的跨國巨頭——曼格納日前也表示已經不能滿足于其目前在華的市場份額。曼格納全球總裁MARKT·HOGAN表示,將會在目前已經有的6家工廠的基礎上,盡快讓在中國投資新建的6家新工廠投產。

  據悉,麾下有MagnaSteyr,MagnaDonnelly,Powertrain,CosmaInternational,Intier,De-coma,Tesma共七家子公司的曼格納于1996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MagnaDonnelly以及Intier等在中國設有6家工廠,其在2003年取得了180%的增長,2004年仍然取得了30%左右的增長。除了正在計劃中的6家新工廠,MARKT·HOGAN還透露,正計劃在中國公布兩家研發中心項目,分別側重于電子方面的研發和觸摸屏的研發。曼格納預期在中國市場仍然將有11%以上的增長。

  同樣屬于十大國際零部件巨頭的法雷奧集團,也在4月21日宣布與一汽集團公司簽署協議,合作成立一家全新合資公司,而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將成為法雷奧集團在中國的第9家合資公司。據悉,該項合資協議是與一汽集團的零部件供應子公司一汽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聯合簽署的,法雷奧占該合資公司股份的60%。新公司將致力于開發和制造面向中國和國際市場的空調壓縮機,工廠設在長春。

  此外,法雷奧集團還宣布了其它六項發展計劃,包括:在無錫開設一家新的全資安全系統工廠,用于生產遙控裝置、防盜裝置、鎖具、轉向柱鎖、門閂和手柄等部件(計劃于2005年9月開始生產);計劃成立開發和生產發動機制冷系統的合資公司;計劃成立生產布線系統的合資公司;計劃成立生產停車輔助傳感器的合資公司,當前法雷奧集團是停車輔助傳感器的全球領先制造商;計劃在武漢成立一家全資發動機管理系統工廠,生產符合歐4標準的發動機控制器;上海成立的一家全資電氣系統工廠,生產輔助制動器等。

  是野心還是無奈

  雖然這些國際零部件巨頭基本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進入了中國,而且正是這10年的迅猛發展,使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消費市場和第四大生產國家,盡管2004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但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對中國市場的前景卻沒有任何懷疑。

  法雷奧集團副總裁歐瑞德用數字表達了他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2004年世界汽車產量為6000萬輛,根據預測,201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200萬輛。這1200萬輛的增長將有超過50%的產量在中國完成。”除了數據上的支撐,歐瑞德還特別提到,中國的中產階層隊伍在不斷擴大,這些大多居住在城市中心區邊緣的人們,將很快會擁有自己的第一輛車。

  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這種樂觀判斷,歐瑞德聲稱,“法雷奧的目標是在2010年成為世界前五名的汽車零部件商,計劃當年實現銷售200億歐元,其中歐洲市場占50%,亞洲和美洲市場各占25%。2010年,中國市場計劃實現銷售13億歐元,而去年法雷奧在中國的銷售額是2.5億歐元。”歐瑞德還說,“法雷奧的中國工廠與神龍、一汽-大眾及上海的汽車生產商都有供貨關系。我們在中國的發展將與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保持同步,目前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是為中國汽車市場下一步的飛躍做準備。”

  德爾福亞太區總裁兼任中國總裁全春澤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去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表現有點放緩,但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對中國汽車行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汽車行業過去幾年發展十分迅速,但不可能永遠以這么快的速度增長。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的潛力相當大,雖然去年放緩了,但是好日子還在后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都是一些非常好的有利因素。與此同時,雖然目前德爾福亞太區總部是在日本東京,但是中國市場對德爾福確實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已經把各系統分部的亞太區總部基本上全部放在中國的上海,這樣才能保持生產不脫節。

  “我十分喜歡中國的一句古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德爾福中國的戰略。”全春澤告訴記者,德爾福的中國戰略主要就是這幾步。“現在‘修身’很重要,我們要把中國本土的工程技術人員都培訓起來;然后再‘齊家’,也就是把德爾福中國業務做得更好;最后才能‘治國’和‘平天下’,也就是要讓德爾福中國在德爾福亞太區、甚至德爾福全球的業務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今明兩年是‘修身’階段,2007年以后,德爾福將不再單單著眼中國,而是要幫助亞太區的其他部門工作,2010年以后就要‘平天下’。”

  此間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國際零部件巨頭近來對中國市場的齊聚發力,其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無奈之舉。“隨著《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4月1日起的正式實施,為了繼續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占有優勢,一些外資零部件企業不得不紛紛進駐中國投資設廠。”這位分析人士認為,因為該《辦法》規定如果進口零部件的比例超過40%,就要按照整車的關稅收稅,轎車零部件的現有平均關稅只有14%,稅差將高達20%;即便明年7月1日,整車進口關稅稅率會下調為25%,但與零部件之間的稅差還有9%,這就意味著那些以CKD、SKD的方式生產整車的中國汽車企業利潤會急劇下降。因此,如果這些外資零配件企業不到中國來,或者不擴大產品供應線,則將喪失供應商資格,而一旦這些企業蜂擁來華,就可能將國內零配件企業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擠壓,畢竟外資在技術和服務領域仍有較強優勢。

  福兮?禍兮?

  外資零部件企業加速進入中國的現象近來也引起了業界專家的關注。在2005年中國汽車產業投資峰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黃永和認為,外資零部件在中國設廠對中國的汽車產業是有利的。“這將調整中國零部件的產業結構,形成零部件產業規模,目前中國的很多零部件企業都是依附于整車廠的,外資的到來,將促使那些規模小的淘汰,使中國出現更多的‘巨人零部件企業’,提高競爭力”黃永和說。

  而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則認為,外資零部件企業紛紛來華設廠,對中國的零部件產業并無明顯的好處,反而是可能導致中國的零部件市場被外資“全盤控制”。“真正的保護是要保護零部件企業,不能只抓大,不管小。”賈新光說,“外商在中國設立零部件廠并不等于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就能得到什么,零部件是可以獨資的,所以外資零部件企業來到中國投資,他們只會把那些簡單的幾乎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部分合資,核心技術部分是不可能合資的,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從外資那里得到技術,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外資零部件企業來了,把中國目前的很多零部件企業都‘擠入了死胡同’,在中國培養起大規模的‘外資巨人零部件企業’,而零部件產業與整車產業是息息相關的。缺少創新和自主開發的零部件產業將很難支撐起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

  作者::王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星戰前戰3》
2005中國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聯賽第10輪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大城市停車的煩惱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