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北京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場舉辦的《末代皇侄愛新覺羅·毓嵐文房雅玩收藏展》落下帷幕,記者見到愛新覺羅·毓嵐時,他還在忙著向參觀者介紹展品,據他介紹,此次所展出的展品全部是從其20多年來的收藏品中精選出的,參展總量約在800件左右。這次展出中的藏品大部分是首次公開展出,其中數件首次面世,屬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品。
皇家后裔平日只稱“金老師”
愛新覺羅·毓嵐于1948年12月19日出生于攝政王府,滿族,鑲白旗。父親愛新覺羅·溥任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祖父為清末攝政王載灃,伯祖就是光緒皇帝,曾祖父為第一代醇親王。今年57歲的毓嵐先生是北京某中學高級語文教師,每天仍騎著他的舊自行車,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每周代十節課,勤懇工作、樸素生活。
他告訴記者,由于“愛新覺羅”本身的意思是“金”,平日里自己就叫“金毓嵐”,因為是教師,所以大家更多的叫他“金老師”。“家族中出了兩個皇帝,這是歷史的選擇。如果不是辦展覽,沒必要總是提起皇族身份。”金老師坦誠地告訴記者自己平時非常不愛提愛新覺羅這個姓。他說,父親喜好收藏,因而家里有很多藏書,也有大量瓷器、文玩、古董和各種作細擺件、古錢幣,自己從記事起,就和它們生活在一起。而真正與收藏結下不解之緣,是愛新覺羅·毓嵐1992年從河南新鄉市二中調動工作回北京以后。
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收藏了文房清供、瓷器雜項4000多件,再加上錢幣和奇石,有近萬件之多。“這些收藏在我看來,并不代表值多少錢,它們是我這幾十年來生活的記憶,時不時把玩起來,昔日好像就在眼前。”金老師的平靜表情流露著一種真正的收藏情結,一種出于對中國文玩古董的珍視與延承之情。
古玩市場淘出自家紫檀硯
在眾多展品中,金老首先帶著記者來到一塊硯臺前,這是一塊選材精良、工藝精湛,還殘存有墨跡的紫檀木硯,據悉,目前已經很少有紫檀制作的硯臺,而金老自己至今也只見過一塊這樣的硯臺。據金老師介紹,這是他在一個古玩市場以2000元的價錢淘到的,初見此硯時他就發現木硯后面刻有“靜觀堂”幾個字,覺得有來頭。回家后,趕緊拿著這方木硯去讓父親溥任先生看,他父親說這東西像是從前宮里的東西,因為木硯的托架底部用明黃色的緞子作襯。
毓嵐想到清末著名學者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這會不會是他曾用過之物,可是他怎么會得到皇家之物呢?經過翻閱資料,毓嵐發現,溥儀曾接見過王國維,并賜他“南書房行走”的待遇,據毓嵐初步考證,這應是一方當年溥儀封賞給王國維的御賜寶物,“誰想到自己在市場上居然買了自家東西回來。”
在展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了首次展出的攝政王載灃作為特使前往德國、在途經瑞士時購買的“日月星”懷表,這塊表至今仍能準確走時,并且是塊可以顯示秒、分、小時、日、月、年的精美懷表。在一本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良友》雜志中,還發表過溥儀僅有的兩首現代詩,都是溥儀親筆書寫的影印,一首為鋼筆書寫,另一首為毛筆書寫,落款是溥儀的英文名字Henry。
與溥儀在一起的日子
當金老師走到一個放有老照片的展柜前時,慢慢地停下了腳步。記者駐足發現了一張曾經在溥儀先生自著的《我的前半生》中出現過的全家福照片,展覽的就是這張全家福的原版照片。金老師當時帶著紅領巾,蹲在第一排正中間,而溥儀先生就坐在其后一點的位置。
“那時我十二歲,小學四年級,我對溥儀的印象就是非常謙和,出門經常就是一身黑棉襖、黑棉褲、黑球鞋、黑帽子打扮,見誰都握手,也經常去我家里面。”金老師不由想起了那段與溥儀在一起的生活,“他最愛吃油燜帶魚,五斤那么重的,當時家里如果很偶爾吃這個,父親一定不會讓我們馬上吃,他會讓我們等著大伯來了一起吃。”金老師回憶那時候是溥儀經過十年勞改回來后的第二年,照片上大家的喜悅情緒躍然臉上。“大伯剛回來的時候,非常拘謹,我當時還小,很喜歡玩那種抽陀螺的小玩意兒,那時候叫‘抽漢奸’,父親就總是提醒我,等大伯來的時候,把你的玩具收起來,千萬不要說‘抽漢奸’,因為大伯曾經在偽滿洲的經歷,會讓他心里難受。”
金老師自覺社會上有很多人對愛新覺羅家族還是懷有很友好的情感的,這次展覽,其展品出售所得款項,除去支付必要的展出費用外,其余部分將捐贈給中國慈善事業。同時,金老師希望通過展覽能夠使年輕人珍視我們自己的歷史,珍視我們自己的文化,其用心可謂良苦。
溥儀先生自著的《我的前半生》中出現過的全家福照片,金老師當時帶著紅領巾,蹲在第一排正中間,而溥儀先生就坐在其后一點的位置。
作者:深圳商報駐北京記者姜媛/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