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2005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摘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7日 10:31 證券時報

    第一部分 貨幣信貸概況

    2005 年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貨幣信貸增長基本適度,金融運行平穩。

    一、貨幣總量增長保持平穩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逐步回落,目前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在13-15%的區間內,與經濟增長基本相適應。3月末,M2余額26.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0.6個百分點,運行態勢較為平穩。

    與廣義貨幣相比,狹義貨幣M1增長相對減緩。3月末,M1余額9.5萬億元,同比增長9.9%,比上年末低3.7個百分點。

    3月末,流通中現金M0余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一季度現金累計凈回籠229億元,同比少回籠219億元。

    二、金融機構存款穩定增長

    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含外資金融機構,下同)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5.6%,比年初增加1.3萬億元,同比多增634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25.6萬億元,同比增長15.9%,比年初增加1.23萬億元,同比少增223億元;外匯存款余額1628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比年初增加79.8億美元,同比多增103.7億美元。

    3月末,人民幣企業存款余額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4%,比年初增加260億元,同比少增1743億元。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比年初增加9705億元,同比多增1459億元,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多增。一季度財政存款增加1938億元,同比多增766億元。

    三、金融機構貸款增長基本平穩

    3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回落1.4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8268億元,同比少增863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13.0%,比上年末低1.5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7375億元,同比少增976億元。外匯貸款余額14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3%,比上年末高0.8個百分點;余額比年初增加107.9億美元,同比多增13.7億美元。

    四、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略低于往年

    3月末,基礎貨幣余額5.8萬億元,比年初減少1265億元,同比增長14.1%。3月末,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4.17%,比上年同期低0.1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08個百分點。其中,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3.99%,股份制商業銀行為5.25%,農村信用社為5.55%。

    五、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穩步上升,貨幣市場利率平穩走低

    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升。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98%,為基準利率的1.25倍,比2004年四季度提高0.23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全部貸款的半數以上。人民銀行對全國金融機構2005年一季度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顯示,2005年一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1.9%,比年初下降1.3個百分點;實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為26.9%,比年初上升2.3個百分點;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51.2%,比年初下降1個百分點。其中,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2倍以上的金融機構的貸款占比為3.6%,比年初上升0.9個百分點,貸款利率更好地覆蓋了貸款的風險溢價。

    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國際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影響,境內外幣貸款、大額存款利率水平繼續上升。3月,商業銀行1年期美元大額存款(300萬美元以上)加權平均利率為3.3%,比年初上升0.6個百分點;1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24%,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5%,分別比年初上升0.81和0.37個百分點。

    一季度,金融機構資金充裕,貨幣市場利率平穩走低。受3月17日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3月,7天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98%和1.7%,比上月分別回落了0.28和0.2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分別降低了0.1和0.22個百分點。

    六、外匯儲備繼續較快增加,人民幣匯率穩定

    3月末,外匯儲備余額6591.4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9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6.4億美元。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8.2765元人民幣/美元,與上年末持平。

    第二部分 貨幣政策操作

    一、加強流動性管理,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密切關注元旦、春節期間及春節前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變化情況,認真監測分析外匯占款、財政庫款及現金等影響流動性的因素,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靈活安排央行票據發行方式、期限結構和發行規模,以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據為主力品種,適時適度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春節前,通過合理安排央行票據到期、預發行央行票據及開展少量逆回購操作,及時熨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波動;春節后,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寬松的情況,靈活把握央行票據發行力度,并配合3月17日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政策,拓寬貨幣市場利率的運行空間,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商業銀行完善資產負債管理。

    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基礎貨幣4223億元,通過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回籠基礎貨幣3659億元,投放、回籠相抵,全部公開市場業務凈投放基礎貨幣564億元。一季度共發行36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7130億元,其中1年期3010億元,3年期1800億元;截至3月底,央行票據余額為13452.5億元。

    二、下調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5年3月17日起,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由現行年利率1.62%下調到0.99%,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維持1.89%不變。

    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流動性管理水平,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有利于理順中央銀行的利率關系,優化存款準備金利率結構,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三、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5年3月17日起,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

    一是將現行商業銀行自營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商業銀行法人可根據具體情況自主確定利率水平和內部定價規則;同時,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也相應微幅上調0.18個百分點,其中5年期(含)以下貸款年利率調整為3.96%,5年期以上貸款年利率調整為4.41%。

    二是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現行的20%提高到30%;具體調整的城市或地區,可由商業銀行法人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各地房地產價格漲幅自行確定,不搞一刀切。

    四、加強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2005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國務院確定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方針,繼續加強和改進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在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投向的同時,進一步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不斷完善信貸政策指導制度,并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

    一是定期召開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提示商業銀行關注工業生產狀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房地產市場變化,以及通貨膨脹壓力等經濟金融情況。引導商業銀行前瞻性地應對經濟周期和產業變化,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制度,樹立市場風險、期限匹配風險、信用風險等各類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識別和評估能力;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革貸款審批制度,加強和提高自主審貸的能力,不斷增強優化調整信貸結構的自覺性。

    二是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加強產品創新,加大對“三農”、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

    三是加快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

    四是進一步改進信貸政策實施方式,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比例情況加強了跟蹤監測,研究建立存貸期限錯配預警監測體系,以控制商業銀行中長期貸款比例過高問題,預防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

    五、穩步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農村信用社改革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穩步進行。一季度,工商銀行開始了股份制改革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選聘、安排中介機構進場工作,聘請國外咨詢公司進行咨詢管理、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與盡職調查等。2005年4月份,在總結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批準了中國工商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的方案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計劃。

    六、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進一步理順外匯供求關系,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同時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一是推進貿易便利化。二是規范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繼續落實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新批2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3.25億美元。截至3月末,累計批準26家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總投資額度37.5億美元。組織落實國際開發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政策。三是拓寬資金流出渠道,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四是積極培育和發展外匯市場。進一步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試點銀行和業務范圍,積極為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和增加交易品種做好準備工作。

    第三部分 金融市場分析

    一、金融市場運行分析

    2005年一季度,金融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足,債券發行情況良好,交易較為活躍。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包括住戶、企業和政府部門)貸款融資比重上升,其他方式融資比重下降。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以貸款(本外幣合計)、股票(境內外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籌資部分)、國債和企業債四種方式新增融資總計為8369億元,同比少融資1364億元,下降14%,其中貸款融資同比減少863億元,同比下降9.5%,其他方式融資同比減少501億元,同比下降較多。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貸款、國債、企業債和股票融資之比為98.8:0.2:0.2:0.8。

    (一)債券回購市場交易同比增加,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交易同比下降

    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回購市場累計成交2.61萬億元,同比增加0.13萬億元,日均成交435億元,同比增長6.9%。質押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2.56萬億元,同比增加0.08萬億元;買斷式債券回購累計成交465億元。交易所國債回購累計成交7335億元,同比增長11%。

    一季度,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累計成交3187億元,同比減少1149億元,日均成交53億元,同比下降25.3%。成交主要集中在7天和隔夜兩個短期品種上,其中隔夜品種的市場份額為12.7%,7天品種為74.3%。

    貨幣市場利率受春節因素和央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有所起伏。1月,質押式債券回購和同業拆借交易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1.91%和2.07%;2月受春節前金融機構資金需求較大的影響,市場利率升至2.05%和2.31%;3月受節后資金回流和央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影響,市場利率回落至1.7%和1.98%,金融機構流動性較為充足。

    從資金凈融出、融入情況看,銀行間質押式債券回購市場上,國有獨資銀行仍是最大的凈融出部門,一季度凈融出資金1.36萬億元,同比減少1163億元;其他商業銀行1、其他金融機構2是主要的資金凈融入部門,分別融入資金8262億元和4600億元。

    在同業拆借市場上,一季度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分別凈融出資金842億元和915億元,國有獨資銀行同比少融出977億元,其他商業銀行同比多融出165億元。其他金融機構凈融入資金1445億元,是主要的資金凈融入部門,其中證券公司凈融入資金量最多。外資金融機構凈融入資金313億元,同比增加227億元,凈拆入資金占比上升至17.8%,同比上升了14.5個百分點。

    (二)債券市場交易活躍,國債發行同比多增

    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累計成交9718億元,同比增加2693億元,日均成交162億元,同比增長40.6%;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710億元,同比增加19億元。

    一季度,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的債券指數均處于上升趨勢,各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相應下降。銀行間債券指數由年初的104.02點上升至3月末的107.00點,上升2.98點;交易所國債指數由年初的95.69點上升至3月末的100.19點,上升4.5點。

    收益率曲線整體下移并略有陡峭化趨勢。一季度,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曲線隨著債券行情的上漲總體呈平穩下移趨勢,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年初至春節前的平緩下移階段,隨著2004年年末債券行情的反彈,收益率曲線比年初下移15個基點,其中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移幅度大于短期債券;第二階段為春節過后至3月15日曲線快速下移階段,在節后資金推動下,收益率曲線再次快速下移35個基點,比年初下移約50個基點;第三階段為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下調后收益率曲線再次下移階段,3月16日央行宣布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63個基點至0.99%后,各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普遍下降,曲線在一周內下移10個基點左右,至3月底,曲線再次下移,較降息前的3月15日下移20多個基點,由于期限較短的債券到期收益率降幅更大,導致收益率曲線趨于陡峭化。截至3月末,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國債收益率總體水平已回落到接近2004年4月初的水平。

    一季度,國債發行950億元,同比增加118億元,增長14.2%,其中,憑證式國債發行350億元,比上年同期少發行100億元;記賬式國債發行6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行218億元,增長57.2%;政策金融債累計發行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發行200億元,同比增長33.3%;企業債累計發行20億元,同比少發行35億元。

    (三)票據市場穩步發展

    一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9477億元,同比增長21%;累計貼現1.35萬億元,同比增長29%;累計辦理再貼現15億元,同比下降85億元。截至1季度末,商業匯票余額為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貼現余額為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再貼現余額23億元,同比下降243億元。從交易主體看,票據市場繼續保持承兌環節主要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為主體、貼現環節主要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的態勢。

    (四)股票市場交易量同比下降

    一季度股票市場成交量同比下降。滬、深股市累計成交6702億元,同比下降9713億元;日均成交120億元,同比下降59.1%。其中A股累計成交6543億元,同比下降9561億元;日均成交117億元,同比下降59.4%。

    上證綜指1月末以1191.82點報收,股指最高升至2月份1328.53點,最低降至3月份的1162.03點,3月末收于1181.24點,比上年末下降6.73%;深證成指最低為1月的2936.37點,最高為3月的3481.44點,3月末收于3170.35點,比上年末上升3.35%。

    一季度,股票市場累計融資64億元,同比少融資134億元。企業在海外融資減少較多,企業發行H股籌資1.12億美元,同比下降86.6%;A股籌資(包括發行、增發和配股)55億元,同比下降57.7%。

    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較快。一季度新增證券投資基金14只,1季度末證券投資基金總規模達3926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上年末增長18.6%;總資產凈值3853億元,同比增長60.5%,比上年末增長18.7%。

    (五)保險業繼續蓬勃發展,資產結構變化明顯

    一季度,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477億元,同比增長23.1%,其中財產險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23.5%。累計賠款、給付259億元,同比下降28.7%。保險公司總資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3月末達13121億元,同比增長31.5%。

    隨著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可運用資金不斷增加。國債投資比重繼續上升,銀行存款比重下降。3月末,銀行存款占總資產比重37.9%,同比下降10.7個百分點;國債投資比重22.5%,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證券投資基金投資占比6.1%,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六)外匯市場交易量繼續顯著增加

    一季度銀行間外匯市場成交量繼續顯著增加。各幣種累計成交折合美元632億美元,同比增長53%;其中,美元品種成交619億美元,同比增長53.3%。

    二、金融市場制度性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正式啟動

    3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成為試點單位,分別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試點。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協調小組,負責組織和協調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以促進金融創新,改進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擴大直接融資比重。

    (二)國內債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

    2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國際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開發機構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管理辦法》圍繞規范國際開發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行為,明確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分工,不僅注意與現有的法律法規相銜接,同時還統籌考慮資本市場發展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特別注重依法管理,規范發展。通過引入國際開發機構這種全新的發債主體,推進國內債券市場開放,有利于促進國內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

    (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開始試點

    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于4月6日確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為首批試點銀行。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鼓勵了金融創新,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長期健康協調發展,推進商業銀行改革,優化資源配置。

    (四)股票市場與保險市場互動發展

    為推動保險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在2004年出臺《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于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登記結算業務指南》、《保險公司股票資產托管指引》和《關于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對保險資金直接進入證券市場投資的相關問題作出了明確規定,使保險資金入市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加強了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互動發展。

    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

    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和展望

    2005年以來,美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強勁的增長勢頭,就業狀況繼續改善。歐元區緩慢復蘇。日本經濟增速減緩,尚未徹底擺脫通貨緊縮的困擾。拉美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保持了強勁的增長。美國的經常賬戶和財政“雙赤字”以及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了全球經濟失衡。石油價格、能源安全和主要貨幣間匯率波動等不確定因素仍是近期的主要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5年4月預計,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4.3%,較2004年減緩0.8個百分點。其中美國增長3.6%,較去年9月份的預測高出0.1個百分點;歐元區、日本分別增長1.6%和0.8%,較去年9月份預測下調0.6和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美國與其他發達經濟體增長差距進一步拉大,全球經濟增長日趨失衡。

    (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態勢

    美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一季度,美國季節調整后的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1%。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失業率為5.3%,比2004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通貨膨脹壓力加大,CPI同比上漲3%。3月份,由于出口增加、進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有所縮小,從2月份的606億美元縮小到550億美元。

    歐元區經濟持續緩慢復蘇。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4%,與上年同期持平。失業率依然處于8.9%的高水平。綜合消費價格指數(HICP)月均同比上漲2%,高于上年同期1.7%的水平,其中1-3月分別為1.9%、2.1%和2.1%。歐央行預計,受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未來幾個月HICP很可能繼續高于2%,但同時指出這并不意味著歐元區通貨膨脹壓力正在增強。目前歐元區一些成員國財政赤字不降反升,歐央行呼吁加快財政和結構改革,以增強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和所有成員國對增長前景的信心。

    日本經濟復蘇勢頭減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2%,大大低于上年同期4.5%的水平。失業率持續下降,3月份為4.5%,比2004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通貨緊縮沒有明顯緩解,1、2、3月份,CPI分別下降0.1%、0.3%和0.2%;核心CPI同比分別下降0.3%、0.4%和0.5%。

    (二)國際金融市場

    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匯率較2004年末的水平略有回升。3月末,1美元兌1.2964歐元,美元比2004年末升值約4%;1美元兌107.15日元,美元比2004年末升值約3%。

    美國、歐元區、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先降后升。受市場下調美國經濟增長和長期通脹預期影響,1-2月,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2月下旬,格林斯潘在國會聽證會上就美國經濟增長前景發表樂觀演講,收益率快速反彈。3月22日美聯儲提高利率以后,美國國債收益率進一步提高,與日本、歐元區收益率差距拉大。3月末,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4.49%;歐元區和日本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分別為3.76%和1.45%,比年初上升0.13和0.08個百分點。

    2005年前兩個月全球股市總體上揚,但3月份由于油價猛漲以及市場預期美聯儲升息步伐加快,美國股市普遍下滑。3月末,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上年末下跌1.6%,英國金融時報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分別上漲3.8%和5.8%。

    (三)主要央行貨幣政策

    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于2005年2月2日、3月22日和5月3日分別加息25個基點,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現已達到3%,美聯儲自2004年6月以來已八次加息。歐央行、日本銀行和英格蘭銀行均維持原貨幣政策不變。歐央行理事會繼續維持2003年6月的利率水平至今不變,即存款便利、主要再融資利率和貸款便利的利率分別為1%、2%和3%。日本銀行將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設立的往來賬戶目標余額上限繼續保持在35萬億日元的水平上,以確保流動性充足。英格蘭銀行在2004年四次上調回購利率后,目前維持4.75%的利率不變。

    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2005年以來,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精神,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繼續回落,消費增長加快,進出口貿易持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但經濟運行中仍然存在著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煤電油運供求偏緊,CPI回落而通脹壓力猶存等問題。一季度,GDP增長9.4%,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CPI同比上漲2.8%,與上年同期持平;貿易順差16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84億美元。

    (一)消費需求穩定較快增長,投資需求增幅繼續回落,貿易順差擴大

    居民收入較大幅度提高,消費需求穩定較快增長。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元,實際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967元,實際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9%,比去年同期加快2.7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繼續回落。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同比增長22.8%,比上年同期回落2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037億元,同比增長25.3%;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962億元,同比增長12.7%。投資增長速度雖有所回落,但各地發展投資的積極性依然較高。

    對外貿易總量持續擴大,外商直接投資繼續增加。2005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在總量繼續較快增長的同時,貿易順差出現了持續擴大的勢頭。一季度,進出口總額2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3.1%。其中,出口1559億美元,增長34.9%;進口1393億美元,增長12.2%。進出口相抵,順差166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貿易逆差86億美元。進口增長趨緩,主要是原油、鋼材、汽車等產品進口量下降;出口增加較快,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出口增長較快有關。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352億美元,同比增長4.5%;實際使用金額134億美元,同比增長9.5%。

    (二)第一產業增速加快,二、三產業增速減緩

    一季度,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6%,比上年加快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同比增長11.1%,減緩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同比增長7.7%,減緩0.3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個百分點。分產品看,能源、原材料和電子通信產品生產保持較快增長,電站設備高速增長,但汽車生產明顯減緩。一季度,原煤、發電量、原油同比分別增長9.1%、13%和5%,生鐵、鋼材同比分別增長27.3%、22.4%。企業利潤增幅同比回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利潤2764億元,同比增長17.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

    (三)通貨膨脹壓力仍需關注

    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在控制范圍之內。一季度,CPI同比上漲2.8%,漲幅與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本年新漲價因素為1.5%,上年基期因素為1.3%。分類來看,食品價格上漲6.1%,影響CPI上漲2.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75%;非食品價格上漲1.1%,影響CPI上漲0.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25%。在非食品中,能源3價格上漲13.2%,影響CPI上漲0.2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的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6.4%、14.5%和16.1%。由于在我國CPI統計中能源權重僅為2-3%,大大低于發達國家8-9%的水平,所以近期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對我國CPI的直接影響低于對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CPI的影響。

    生產者價格漲幅(PPI)高于去年。一季度,工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1%,比上年同期多漲1.8個百分點。九大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產品價格全面上漲,其中黑色金屬材料類、燃料動力類和有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同比上漲均超過11%,最高達15%。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6%,比上年同期多漲1.9個百分點。原材料等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之差為4.5%,比上年同期縮小0.1個百分點。

    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1-2月份,受美元持續疲軟、歐美地區天氣偏冷以及美國取暖油庫存同比下降等因素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繼續攀升。3月份紐約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貨各合約均出現上漲,3月17日飆升至57.5美元/桶,打破了該交易所輕質原油掛牌交易22年來的最高紀錄。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帶動國內油價再度上調。3月23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汽油價格,出廠價每噸提高300元,零售中準價格按出廠價格調整幅度等額提高。

    進口價格繼續上漲,漲幅高于出口價格。一季度,出口價格上漲7.6%,進口價格上漲10.1%,分別比上年同期多漲2.3和4.1個百分點。

    GDP縮減指數高于上年同期。一季度,我國名義GDP增長率為15.5%,實際GDP增長率為9.4%,兩者之差達到6.1%,比上年同期高出1.6個百分點。

    (四)財政收入形勢保持良好,增收壓力較大

    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為7783億元,同比增長1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1.3個百分點;財政支出5209億元,同比增長15.7%,與上年同期持平。全國收支相抵盈余25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億元。導致今年財政收入增勢減緩的主要原因,一是進口增長趨緩導致進口環節稅收同比下降,二是受出口快速增長的帶動,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猛增,此外增值稅轉型試點、下調關稅稅率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等也影響了財政收入的增加。今年是我國由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的第一年,支出可望保持平穩增長,但增收的壓力較大。

    (五)主要行業概況和熱點行業分析

    今年以來,煤、電、油、運等瓶頸行業的投資繼續得到加強,部分過熱行業投資繼續得到控制。一季度,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同比增長86.1%,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投資增長36%,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44%,鐵路建設投資增長4.3倍。與此同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下降1.4%,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6%,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投資下降2.9%。3月份,采掘工業產品價格上漲26.8%,原料工業上漲11.1%,加工工業上漲2.7%。

    采掘、原材料工業的產成品資金占用大幅度增加。產成品資金占用增幅最高的6個行業分別是:黑色金屬采礦業(61.1%),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58.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47.2%)、有色金屬礦采選業(37.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6.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33.7%)。造成這些行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這些行業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二是產品供不應求,企業主動增加存貨。

    受采掘業工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采掘業利潤全面大幅增長,其下游行業利潤下降。一季度,有色金屬礦、煤炭、非金屬礦、石油等采礦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72.2%、111.4%、71%和62.7%。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52.1%,建材行業下降43.1%,化纖行業下降41.1%,電力行業下降30.5%,石油加工業下降28%。新增利潤前五大行業分別是石油開采、煤炭、鋼鐵、化工、煙草制品,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100.6%。

    總體看,采掘、原材料行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存貨增加、利潤大幅度上漲,但部分加工行業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利潤下降。

    1、房地產行業

    今年一季度,隨著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的進一步落實,房地產信貸和開發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但一些地區存在著房地產業投資規模過大,供應結構不合理,商品住房價格上漲偏快等問題。

    房地產信貸增幅繼續回落。3月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達到2.5萬億元,同比增長25.1%,增幅同比減緩17.1個百分點;其中,開發貸款達到8177億元,增長15%,增幅同比減緩25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324億元,同比增長26.7%,比去年同期回落14.4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累計購置土地面積73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回落28.3個百分點;新開工面積1.41億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9.3%,回落13.2個百分點。房地產業計劃總投資高達4.6億元,同比增長49%,占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50%左右;本年計劃投資高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26%。

    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快于竣工面積,商品住宅空置面積持續下降。一季度,全國商品房完成銷售面積51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3%;累計完成房屋竣工面積41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1%。3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積992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5%;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積58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0.6%,是2004年7月以來連續第8個月下降。

    經濟適用房投資減少。一季度,全國經濟適用房完成投資60億元,同比減少13.8%,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2.6%,比上年同期降低1.2個百分點;辦公樓投資119億元,增長23.8%,所占比重為5.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82億元,增長21.7%,所占比重為12.1%。

    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商品住房價格上漲偏快。一季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價格平均上漲7.8%,漲幅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其中6個城市漲幅超過20%,分別是大連、杭州、合肥、寧波、福州、鄭州。房屋銷售價格平均上漲9.8%,漲幅比上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其中8個城市漲幅超過10%,分別是上海、杭州、成都、廈門、青島、寧波、南京和武漢。房屋租賃價格同比上漲1.9%,其中住宅租賃價格同比上漲1.3%。

    2.鋼鐵行業

    今年一季度,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作用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下降,結構調整取得進展,經濟效益提高,但依然存在著鋼鐵生產增長過快,鋼材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等問題。

    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從2004年3月份起,國家實行控制新開工項目、信貸規模、土地征用和優惠價格,清理擬在建項目等綜合宏觀調控措施,投資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對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清理整頓取得良好效果。一季度,鋼鐵行業(不含礦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2.2億元,同比下降1.4%,而上年同期是增長106.4%。

    鋼鐵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經濟效益提高。一季度納入鋼鐵協會統計的68戶重點大中型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869.1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利稅424.8億元,同比增長15.9%;實現利潤250.4億元,同比增長18.6%。

    鋼鐵生產高速增長,國內市場需求增幅下降。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7778.6萬噸,同比增長23.8%;生鐵產量7256.6萬噸,同比增長27.3%;鋼材產量8253.5萬噸,同比增長22.4%,繼續保持高增長的發展態勢。而國內市場鋼材消費量增幅由2003年的25.8%,回落到2004年的13%,2005年一季度又降為9.8%,表明國內市場對鋼材的需求,已經由前兩年20%以上的高增長,轉變為10%左右的平穩較快增長。

    鋼材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一季度,受國內外需求拉動和國際鐵礦石合約價格上漲71.5%的影響,鋼材價格持續攀升。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監測統計,國內市場鋼材綜合價格指數三月末為138.33點,比年初上漲10.48%,是自2004年5月末108.56點以來達到的最高價位。4月以來,建材等部分品種鋼材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鋼鐵產品出口大幅增加,進口下降。一季度,鋼材進口597萬噸,同比下降40.8%;鋼坯進口39萬噸,同比下降77.8%。鋼材出口519萬噸,同比增長2.19倍;鋼坯出口286萬噸,同比增長9.71倍。鋼鐵產品出口增長過快,加劇了國內能源、運輸緊張矛盾。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衡量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應繼續加強和改善對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合理控制總量,著力調整結構,適度調控出口,以防范鋼材價格過度波動和鋼鐵工業產能過快擴張帶來的風險。

    第五部分 貨幣政策趨勢

    一、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展望

    2005年,我國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為經濟增長8%左右,消費物價上漲控制在4%以內。從消費需求看,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一系列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城鄉居民收入可望進一步提高,這將有助于消費需求的提高。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有31%的居民認為收入會增加,較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有6.9%的居民認為收入減少,較上年同期降低1.6個百分點;總體看,居民對未來收入的信心較強。從投資需求看,由于目前在建項目規模很大,未完成的投資項目一般具有不可壓縮的剛性,預計下一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仍可能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從進出口情況看,世界經濟的基本面較好,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環境基本有利;但也存在原油價格波動、原材料價格上漲、貿易摩擦升溫等制約因素,進出口貿易總量將繼續增長。總體看,2005年我國經濟仍會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

    通貨膨脹壓力仍需關注。當前我國通貨膨脹壓力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水、電、燃料和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務品調價的壓力,二是國際原油和主要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造成的對下游產品漲價的壓力,三是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初步預計,二季度和三季度同比CPI將保持平穩,四季度會略有上升,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的目標以內。

    二、近期貨幣政策取向與趨勢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要求,人民銀行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支持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需要,合理控制中長期貸款。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實施調節,鞏固宏觀調控效果。

    (一)進一步完善間接調控機制,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進一步增強公開市場操作應對外匯、財政和現金等因素沖擊的有效性,擴大貨幣調控空間。綜合考慮貨幣信貸增長等變化趨勢,研究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合理組合,增強調控能力,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貨幣信貸平穩合理增長。

    (二)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控作用

    按照利率市場化改革要求,修訂各種利率計息的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完善各項配套制度。貫徹落實已出臺的利率市場化措施,引導商業銀行加強風險定價和負債管理的能力,研究并完善利率的形成和傳導機制。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動向,關注物價水平和資產價格走勢,按照科學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的要求,發揮價格杠桿的調控作用,確保宏觀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發揮好信貸政策在加快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加強和改進中央銀行“窗口指導”,進一步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及時向金融機構傳遞宏觀調控的意圖,引導商業銀行前瞻性地應對經濟周期和產業變化,提高判斷市場風險的能力,健全風險控制機制,進一步轉變經營機制。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革貸款審批制度,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引導商業銀行更好地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及時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繼續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擴大消費、增加就業、助學等經濟薄弱環節的貸款支持力度,加強消費信貸政策指導,鼓勵商業銀行改進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金融服務。密切跟蹤房地產市場變化,加強各項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四)適當控制中長期貸款,促進信貸期限結構優化

    研究建立商業銀行存貸款期限匹配狀況監測體系,合理衡量商業銀行存貸款期限匹配情況,向錯配程度較高的商業銀行提示風險,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對在規定期限內未達到要求的商業銀行,采取措施抑制其發放中長期貸款。同時,要大力發展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抓緊落實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積極推進企業發行長期債券,優化收益率曲線結構,使不同期限的收益率能夠合理反映風險差異。推動發展一般性金融債券、大額長期存單等長期負債工具,提高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管理能力。

    (五)大力培育和發展金融市場

    以金融產品創新為突破口,擴大直接融資渠道,加快金融市場的基礎性建設,推進金融市場的整體發展。一是推動發展新的投資工具,積極推動企業債券在銀行間市場的發行、交易和流通,改變國內企業過度依賴商業銀行供給流動資金貸款的局面。二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機構投資者,抓緊做好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工作,爭取盡早由試點商業銀行正式發行基金。培育企業年金、保險基金、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等投資者有序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三是發展金融衍生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需要。

    (六)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推動各類金融企業圍繞轉換經營機制和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行微觀重組再造。抓緊做好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研究政策性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的職能定位,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銀行的功能作用,促進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發展,提高不良資產回收率。抓緊研究和論證農村金融改革總體方案,推進農村金融的改革和創新,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產權明晰、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七)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以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為目標,不斷深化改革,加快建立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和管理體制,推動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協調發展。一是便利和規范貿易活動。二是進一步疏通資金合理有序流出渠道。三是積極培育發展外匯市場。四是加強外匯資金流入和結匯管理。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資銀行的外債管理,控制外債特別是短期外債過快增長的勢頭。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貨幣政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星戰前戰3》
2005中國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聯賽第10輪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大城市停車的煩惱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