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與我國農村稅費改革相配套,鄉鎮機構改革不斷推進,一批鄉鎮被撤銷合并,留下了機關辦公樓、干部宿舍房、土地等巨額國有資產。時至今日,除少量資產被廉價拍賣轉讓外,更多資產長久閑置,亟待采取措施盤活利用,防止這類國有資產持續流失。
巨額資產無人問津
我國農村鄉鎮機構林立,人滿為患,加重了農民負擔。從1998年開始,全國農村開展鄉鎮撤并、精簡機構工作。到2005年2月底,我國農村鄉鎮總數已由46400多個減少到39000多個,5年內撤并了7400多個鄉鎮,撤并率逾15.7%。不少地方撤并鄉鎮幅度更大,并且撤并鄉鎮工作還在繼續。
記者調查發現,在鄉鎮撤并、精簡機構過程中,有關部門更多關注的是這項工作的減負效應,而對已撤鄉鎮原有多少國有資產、盤活變現多少、有多少正閑置浪費,大都心中無底,也不愿提及。
湖北省農村工作辦公室農村政策處處長章新國算了一筆賬,中部地區成建制地建好一個鄉鎮不容易,鄉鎮政府及鄉鎮財政所、農技站等“七站八所”所需的辦公設施和干部住房、集鎮基礎設施建設等投入也不少,估計每個鄉鎮的行政事業性資產大約上千萬元,一些地處深山的貧困鄉鎮也有幾百萬元這類資產。一個中部省份幾百個鄉鎮撤并后,無疑將會造成巨額資產閑置。
盤活變現困難重重
記者今年3月到武漢市新洲區原劉集鄉政府采訪時看到,鄉政府大院大門用鐵柵門鎖著,透過鐵柵門望去,大院內停放著兩輛舊面包車,堆放著棉梗和稻草,很顯然已住進農家。站在大院門前,一位中年農民對記者感嘆道:“區變社(指人民公社)、社變鄉,鄉政府的財產變來變去變沒了。這座辦公樓要說值錢也值二三百萬元,要說不值錢,十萬元都沒人買,國家的財產也要想辦法利用好才行。”
然而,已撤鄉鎮的辦公大樓等行政事業性資產要迅速盤活或變現,談何容易。
2001年,安陸市雙河鄉、桑樹鄉、北城辦事處被撤銷,分別劃歸雷公、巡店、府城等鄉鎮管理。這些鄉鎮被撤銷后,安陸市想盡辦法盤活其閑置資產,但最終被迫廉價出租、轉讓和無償劃撥出來的資產居多。如桑樹鄉政府合并到巡店鎮后,占地47畝的原鄉政府大院及2棟辦公樓、1棟干部宿舍樓閑置3年,樓房無人辦公和居住后,有的樓板開裂,墻體脫落,窗戶生銹,院內雜草叢生。直到2003年10月,巡店鎮政府投入40萬元整修,改造成鎮中心福利院,才盤活了這300萬元的國有資產。
鄉鎮政府撤銷后,鄉鎮機關干部和“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員全面撤走,人去樓空。隨著鄉鎮行政中心的轉移,原來熱鬧的集鎮街市如今人影稀少,冷冷清清,人氣陡降,沿街門面和房屋等固定資產猛然貶值,無人愿意租賃和購買。有些臨街房產和門面被廉價拍賣和轉讓;有些房屋確實無人購買時,被迫改變用途,無償劃撥給鄉村中小學校和民政部門,用作教室或農村養老院;有些辦公樓和干部宿舍一時無法處理,只好花錢雇人看護;有些辦公大院和房屋長期無人看管,在長久閑置過程中,鄰近居民先拆門窗后拆墻,在大院內系耕;蚨逊挪衲,留下很多安全隱患。
科學設鎮至關重要
采訪中,不止一個鄉鎮干部和基層實際工作者向記者感嘆,建國以來,我國鄉鎮機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變動頻繁。鄉鎮一級機構先是建鄉,后來改成人民公社,再改成區,區又改成幾個鄉,后來又撤鄉改鎮。例如,1989年安陸市將擁有7.8萬人的巡店鎮一分為三,建起巡店、桑樹、辛榨三個鄉鎮,2001年4月,又合并成一個鎮,13年內就兩次發生大的機構變動。
按照武漢市有關部門的要求,地處城市郊區的新洲區陽邏街道合并了原金臺鎮,包括3萬流動人口和4萬多農村人口,現有人口達17萬人,管轄面積238平方公里,轄內共有61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一些街道干部認為,鄉鎮、街道管轄范圍過大,農村管理難度增加,其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后,還得增設管理機構。
一個鄉鎮機構成建制地建設完成,需要大量財政投資。因此,應特別注意保證鄉鎮機構的穩定,避免因機構隨意變動而帶來的損失和浪費。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農村問題的專家項繼權教授分析認為,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一些鄉鎮政府的功能已經逐漸消失,如果繼續存在,會增加農民負擔。但一些已建立起來的鄉鎮如果撤掉,大量辦公設施等國有資產閑置,又會造成新的浪費。因此鄉鎮的布局和設置要科學化和合理化,其管理的幅度和效益要滿足政府對社會管理的需要,保證政府實現有效控制和保持社會穩定;同時還要滿足農村社會群體對公共產品和政府行政服務的需要。鄉鎮如何設、設多大,都要科學研究、合理安排。
作者::高友清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