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05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的基本走勢,機械工業聯合會在去年底就做出了大體預測,增長趨勢“前低后高”,工業總產值增長15—20%(增加值同),利潤增長10%左右,外貿出口仍將維持高位增長。從全社會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將有一定的增長;還有相當的國債項目和重大工程在續建,因此,投資類機械產品市場需求可望繼續平穩;此外,宏觀調控實行的是有保有壓的原則,對服務面廣的機械工業來說,市場需求的影響是有增有減,有升有降;跨國公司對我國產業轉移還在繼續發展,機械產品外貿仍維持大進大出的格局。從今年1-
2月份統計數據反映的實際情況看,與預計的情況出入不大。機械工業開局有喜有憂,喜的是主要產品和產值類指標雖然增幅沒有去年同期高,但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原因是基數效應所致);憂的是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行業虧損額加大。一、主要指標狀況(一)產值、銷售收入增速較高工業增加值1314.5億元,增長18.75%工業總產值5015.07億元,增長21.35%銷售收入4647.07億元,增長20.77%銷售產值4804.19億元,增長21.33%(二)出口交貨值大幅增長近幾年,由于來料加工和反銷國外的機械產品大幅上升,使得出口、加工貿易的比重逐年加大。1-2月全行業完成出口交貨值837億元,增長43%,比去年同期的24.56%增長了18.44個百分點,出口產值率為17.42%。出口絕對量較大的行業是:文化、辦公用機械(主要是數碼相機、復印機)139.99億電工電器行業233.72億汽車行業(主要是零部件)116.67億增速比較快的行業是:內燃機(51.84%),工程機械(79.7%),石化通用(66.68%),基礎件(58.69%),汽車(54.5%)(三)多數產品產量繼續增長,部分受宏觀調控影響的產品依然低迷大中型拖拉機,金切機床和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冶煉及礦山設備,石化通用的泵、風機、氣體壓縮機的市場需求保持旺盛。1-2月生產大中型拖拉機18337臺、金切機床57058臺、發電設備942萬千瓦。受季節影響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和場上作業機械均有大幅增長。而工程機械仍然處于低迷狀態。重點統計的5種工程機械產品都在繼續下降,近幾年增長很快的叉車本月也下降25.98%,累計僅增長0.69%。特別要關注的是今年頭2個月來,汽車生產銷售不旺。1-2月累計生產汽車78.65萬輛,僅增長1.92%,汽車生產處于調整期。(四)行業利潤出現負增長,效益總水平下滑1-2月全行業實現利潤171.49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57%。增幅落27個點。(去年同期企業數3.9萬,利潤196.75億,今年企業數4.55萬)虧損企業虧損額比去年同期上10.88%產品稅金及附加下降10.4%應交增值稅僅增長1.79%(去年同期增長22.17%)總資產貢獻率下降1.7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下降1.43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利潤率下降1.29個百分點利息支出大幅上升,由04年1-2月的2.8%,變成18.11%產成品存貨比去年同期上升了6個百分點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行業利潤下降速度比預料的要大,今年諸多減利因素抑制行業效益增長1-2月機械工業利潤增幅下降10.57%,這是多年來少有的,全行業平均利潤率3.69%。其中:汽車行業利潤增幅下降58.5%,利潤率從前幾年的8-9%,降到去年的6.59%,今年1-2月再降到2.7%虧損額上升69.3%;與其相關的內燃機行業利潤增幅下降10.63%;工程機械行業更慘,利潤增幅下降82%,虧損額上升了77.5%,利潤率只有1.4%。汽車行業的利潤原來占整個機械工業的近一半,目前降到占22.8%。汽車利潤下降較大的原因一是車市不景氣,產銷量下降;二是降價,據國家公布的企業商品價格信息披露,一月份汽車價格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6.5%,其中:載貨車同比降2.1%;客車降6.3%;轎車降9.6%。(二)原材料、能源、運費的持續漲價,使機械工業生產成本,經營成本大幅上升1-2月全行業主要費用指標上升產品銷售成本上升23.33%產品銷售費用上升18.07%管理費用上升13.39%財務費用上升7.54%應收帳款上升22.2%近幾年,機械工業生產形勢很好,許多產品的生產能力充分發揮,多數產量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但行業盈利水平不升反降。機械行業利潤增長大多數是靠市場旺盛需求下的規模經濟的拉動,連續的原材料、能源交通運費的漲價已經使機械工業盈利空間進一步減小。今年國家公布的數據表明,煤、電、油的價格同比上升了15.9%;以鋼鐵、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原材料的新一輪漲價也開始了。裝備制造業的壓力越來越大。比如:受有色金屬漲價影響比較明顯的電機、電線電纜、變壓器企業的效益若不堪言,一些上市公司業績不景氣。2004年保定天威,許繼電氣,平頂山高壓電氣,特變電工收益率大減,許繼去年業務收入上升11.49%,凈利潤下降14.66%,特變電工2004年變壓器的毛利率比上年下降了2.89%,其生產的電線電纜本來利潤率就只有2%左右,也比上年下降0.77%。受上游漲價影響的遠不止這幾個行業,農機、石化、重型機械等行業增產不增收;一些生產周期較長、提前進行原材料采購、有點儲備的企業目前的壓力雖不明顯,但后續生產的組織與接新的訂單會感到更大的成本和資金的壓力。這幾年,為了減輕沉重的負擔,行業內企業也采取了各種辦法,包括: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建議;自己內部挖潛消化;向用戶發協商函商請適度調整產品價格,但收效不大。上游產業漲價的壓力要接,向下游用戶協商提價的要求無一反應,夾板氣不好受。兩頭擠壓,使得一些企業不得不降低原材料的質地和等級,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目前,國內的主要大鋼廠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個性產品,價格上沒有競爭對手,在銷售上可以壟斷價格,漲價的壓力都讓制造部門消化是不公平的。當然,供需雙方的矛盾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要靠市場來調節,但是,市場調節的盲目性以及人為的因素要靠政府的管理和引導。由原材料漲價形成的壓力應該由各環節共同消化。來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工作部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