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空調價格是漲是跌的爭議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不過,空調利潤越來越薄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主流空調廠商卻依然在不斷擴大產能,上個周末,格蘭仕剛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
資料顯示,今年開始的原材料大幅漲價和一線品牌大降價直接導致了國內中小空調品牌的出局,如今400多品牌如今只剩50余個。格力、美的、海爾等一線品牌吃掉了60%以上的
市場,“1000萬套”已成為加入行業第一集團的產能門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告訴記者,產能過剩最終導致空調價格上漲無力,消費者是最終的受益者。
“1000萬套”門檻導致產過于銷?
“2005年,‘1000萬套’已成為行業第一集團軍的產能門檻。”中國家電協會負責空調的徐秘書長認為,目前中國的空調產能超過6000萬套,可以說是世界第一,這么大的產能如果僅面對國內市場,過剩的矛盾不可回避。
自去年開始,大空調廠家紛紛擴大產能,2005年,海爾、美的、格力三大一線空調廠家的產能都已經突破1000萬套。今年年初,志高4500畝的空調基地建成,其最終目標是沖擊1000萬套產能大關。同期,TCL武漢空調基地也開始投產,其年產能將達到450萬套;海信也于近期新建年產能200萬套的變頻空調生產基地。
5月20日,格蘭仕集團中山空調基地一期工程全面竣工,產能為650萬套,這也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格蘭仕集團執行總裁梁昭賢稱,根據目前的整體銷售態勢,650萬套的產能在2006年將不夠用,還要擴建二期工程,最終將空調產能放大至1500萬套。
350個品牌黯然出局
既然如此大的產能國內難以消化,不斷擴容又是為何呢?徐秘書長認為,產能是個動態概念,對于空調廠家瘋狂擴張的行為不能很簡單的推斷出產能過剩,外銷部分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2004年,格蘭仕空調就出現了內銷58萬套與出口200萬套的懸殊差距。“我們內銷沒有庫存,外銷的產能也沒有滿足需求。”格蘭仕總裁梁昭賢則認為,中國空調的產能還不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空調市場整體容量大約在5000萬套左右。2000年中國空調品牌約為400家,2004年下降到140家左右,然而今年市場主要活躍品牌僅剩50家左右。陸刃波指出,大部分被淘汰品牌都是二、三線品牌,幾年來持續的原材料價格暴漲加速了空調市場的洗牌。
價格“白菜化”
“競爭白熱化、價格白菜化、產品同質化……”成為業內人士對空調業現狀的形象描述。陸刃波指出:“目前中國市場的空調年產能是6000萬臺,而需求量只在4000萬臺左右,產能過剩是價格提升的直接阻力。”導致空調價格走低的原因還有兩個,大中電器空調部負責人表示:“目前旺季空調價格持續走低,一方面跟近期不少原材料價格降低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空調庫存壓力過大。”來源:竟報(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