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學術支持單位參與,是我國企業文化建設成就的大獎,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我國優秀企業在文化建設的整體面貌,從中傳達了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動態、新趨勢,是企業文化探索的風向標。
“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自2002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海爾、聯想、青島
啤酒、TCL、同仁堂、萬向、遠大、上汽、萬科、平安保險、大慶煉化、東風汽車、海信、武鋼、中興通訊、勝利油田、玉柴、攀鋼、大慶石化、方太、首鋼、海航、天士力、億達、張裕、新飛、北汽福田、徐工、湘財證券等知名企業曾經獲得這一殊榮。該獎項一直本著“嚴格定位、流程管理、配套服務”的工作法,做到了流程化和規范化,逐步完善了評審程序和指標體系,使該獎項真正體現代表性和權威性,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可靠性。
1、資格審查。(1)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主要城市企業聯合會(企協)、企業家協會,全國性企業團體,主管部門,其他權威機構向“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評審委員會”推薦,“中國500強”企業可以自行申報。(2)申報、推薦的文字材料原則上要經過相關機構審查、鑒定。(3)申報優秀獎的企業,原則上須創立5年以上,企業文化要經過3年以上的運行及沉淀,并取得的業績及成效。
2、流程管理。該獎項由“評審委員會”進行審定。審定工作分三個階段:即初審、預審、審定。(1)初審。由評審委員會本著規范、科學、公正的原則,分小組對申報和推薦企業進行審查、評選,獲得水平較高、資料齊全的企業樣本。(2)預審。由評審委員會分小組對初審結果進行評審,同時小組間進行交叉審核。在確定獲獎入圍名單評審小組在分數排序和綜合評語的基礎上,獲得入圍企業名單,再分組對入圍名單逐一評審。(3)審定。由評審委員會成員報送專門評審會議討論,并由預審小組介紹初審結果,評委進行各自獨立的交叉評審,經評審委員會審定后,報中國企聯理事長辦公會討論通過。
3、規范標準。我們依照“先進性、有效性、系統性”的“三性”指標體系,共有10大指標來審核各企業。(詳見中國企聯業字2005[1]文件)
4、現場調研。為保證評選質量,優秀獎成果不僅要求寫得好,還要做得好,“評審委員會”原則上要組織專家小組(與各地推薦機構一起)深入被推薦和申報企業進行現場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和調研,并針對企業特點提出一些改進建議等。
5、配套推廣。為擴大“優秀獎”的影響力,打造該獎項的權威性,同時,向社會傳播獲獎企業的先進文化理念,我們建立由報紙、雜志、電視、網站組合的跨媒體平臺,大力宣傳;同時,通過《企業文化內參》、《宣委會簡報》等方式傳播,收入“全國企業文化案例庫”,作為大學和企業文化年會現場會培訓教材等。
“2005年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評選”活動2月份開始展開申報和推薦工作,8月底截止,評選結果將在第四屆全國企業文化年會上由領導人隆重頒發。同時,希望各地、各行業企聯(企協)、機構積極做好推薦、初選工作,并為專家調研,申報材料修改留出足夠的時間。各省、各行業企聯將獲得適當的名額。地方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契機,用好全國性的平臺,更好地為當地企業服務,共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