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4日—25日,第八屆科博會高新企業發展前沿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主題是“科學發展觀與可持續發展”。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謝謝寥慶豐先生,他的演講從風度和觀點都帶給我們一種國際感覺,謝謝寥慶豐先生,下一位演講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先生,他是控制學專家,他今天給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復雜網絡和網絡智能》,有請李先生。
李德毅:很高興參加這樣一個論壇,我今天報告的題目是“復雜網絡和網絡智能”主要是講信息時代和工業時代在科學發展上有一些什么新的理念,導致了我們科學家、工程師們在享有這些,看到的時候有什么不同。我想匯報三個問題,第一塊是講一講復雜網絡作為一門學科他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新的發現,這件事情我覺得對整個自然科學是重要的,也對社會科學是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導致我們用一種新的理念來研究人和自然。第二個我想講一講復雜網絡的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性質,第三個我想講一下,利用復雜網的研究對我們現代這個時代的思考方式產生什么變化。
先講第一塊,信息時代大家都知道導致了我們整個的社會的轉變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分三大塊,第一個自身發展最快,所以當時摩爾定律說在技術領域,計算機的速度,存儲的功能等等,其次就是各行各業的影響力最大,不管哪個行哪個業都希望用信息技術來改變自身,第三就是生根力最強,它不是一般性的表現,一直到內部的管理,到基礎的核心,由于它自身發展最快,對各行各業影響最大,滲透力最強,才導致了我們對這個時代的一些新的認識。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在上一個世紀以科學家在研究人文自然的時候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在研究自然科學的時候,好比像我們這樣的科學工作者,經常用一些追求米、千克、秒,物理學在描述人類自然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現代物理學不能追求米、千克、秒,而現在我們要在納米的技術上來研究它的微機構,在納米上看物質跟宏觀上有什么不同呢,因此人們發現看世界要用不同的側面來看,我們要有一個標志性的東西地,我們這樣一個標志對我們研究自然、研究社會非常重要。這種改變導致人類對客觀世界和人類自身研究朝著宏觀更宏觀,微觀更微觀方向發展,在不同尺度上研究人與自然,我們就必須精細,在微觀上我們就有納米等等,因此我覺得我的發言應該對自然的理解可以從宇觀、宏觀、介觀、微觀上來研究自然。左邊的介質是朝向宏觀,右邊的介質是朝向微觀,這張圖的意義告訴我們,在不同程度上研究自然,研究人類,有沒有它的相似形。關于標志性尺度問題,一定要多尺度,多標準,或者自由尺度,甚至無尺度。
復雜網絡不考慮復雜系統的物理性質,專門對要素之間相互關系進行抽象,研究其拓樸性質。這里面尤其要提到六位科學家作出的杰出貢獻,這些都是帶復雜網絡上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一個是埃爾德什,他提出了四十多種,98年是鄧肯,瓦茨,他提出了一個六度分離,世界之大,任何一個人到任何另外一個人,只要聯系六個人就可以找到,所以這個社會并沒有那么復雜,是個小世界。1999年又有兩個科學家,他們又發明了重要的著作,發現了網絡的重要性就是不確定,當然了連接一個網絡的話,一般要用三個指標來度量,那就是平均距離,剛才我講了小世界模型,平均六個人就可以到了,還有一個是集聚系數,人與人之間有抱團的性質,構成的要素之間。還有度和度之間的距離。
好比因特網是一個復雜的世界,但是你把路由器、光桿看到一個機構的話就變成了一個數學機構,跟我們看到家庭后面的一堆財富差不多,這是怎么回事,這給我們很大的驚異,一個人造的系統跟自然界是如此的相像。同樣在社會學當中,宏觀上微觀上看依然如此。一個企業為什么做兩個事情,一個是生產,一個是銷售,一個典型的供應鏈大概是這樣的,當然全世界同一個產品的供應鏈就變成了一個更大的復雜網,我這里給出了全球汽車生產銷售網絡示意圖,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研究的東西用復雜網絡來影射的話都可以是復雜網。
這就告訴我們,無論自然科學哪一個專門學科,無論研究科學哪一層關系和交叉,都可以用復雜網絡來抽象,現在已有的技術告訴我們,它的四個重要性,第一個冪律特征,有些人很有錢,而大多數人沒有錢,這就叫冪律特征,好比說80%的糧食是20%的人種出來的,80%的土地用友者是屬于20%的人口,80%的利潤是由20%的人創造出來的……這種網絡分布帶來了什么問題呢?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第二個小世界特征,一個結點到另外一個結點并不長。第三個就是高積聚性,有很多團,而團與團之間。一個企業的產品銷售網反映了三大銷售特征,第四個就是無尺度網絡與魯棒性和脆弱性并存,不會因為我們哪一個公司網站并存我們整個網絡就不存在了。有了這四個重要性質,我們就可以做網絡化的數據挖掘,我們要把我們研究的數據,一個問題,通過網絡化的語言來表述出來,在這樣一個網上我們可以去做外圍數字引擎等等,這樣一個現實的復雜網并不是純粹的符合某一個特定分布的網,但是它或多或少具有小世界的特征,集散性網絡的特征,或者信息網絡的特征,或者一個典型的自由主義的無政府主義的特征,越往左下角走,這個網絡越來越無序,它反映了不同的分布概念,我們作為一個復雜的網絡化數據。這些都反映了我們在不同密度上看這個網絡的重要性,從而進行網絡的安全和維護。
第二個話題是社團挖掘,一個網絡實際上存在很多很多的團,我們可以通過產品營銷網絡,發現不的消費群體,動態調整經營策略,以獲得最大的擁護的滿意和企業的總體效益,最后我們可以挖掘出來四個主要的群體,對這四個群體的研究,就可以看出我們企業內部的管理,從而找到對不同集團采取不同的對策,這是我要跟大家講的第二個問題。
由網絡的四個重要性,復雜網絡的兩個重要的挖掘,我們可以聯想到我們現在的思維,復雜網絡對傳統科學提出的質疑,到底系數分布的普適系,還是抿律分布的普適性呢?我覺得對傳統哲學有兩個質疑,究竟是還原論,還是整體論。在上個世紀我們比較熟悉的重要特征是明晰的層次結構,精細的專業分工,流水線式的生產,規范化的作業,標準化的產品,以及鐵的紀律等,這些在工業時代中已經比較駕輕就熟,而復雜網絡告訴我們,僅僅把停留在這個時代把企業做大做強是不夠的。我們更多的是關注本領域、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智能,關注如何提高本領域、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效率,習慣于自己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信息時代我們,研究一個復雜系統,不但要研究它的主要的要點,而是要研究要素與要素之間的網絡關系,這樣一來整體的性質是與網絡的性質聯系在一起,因此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征是技術開放的,領域交叉的體系是扁平的,人機和諧的,能將原創的技術迅速推向市場,一旦使用無法離開的。就比如手機的功能,它出現了很多四不像的產品,導致了我們的信息時代的交叉滲透,交叉滲透的行業,扁平的網絡組織,共享的信息環境,新的發現更新了人們對自身和環境的理解,我們要習慣交叉滲透的行業,扁平的網絡組織,習慣于共享的資源環境,要構建新的發展觀,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頻繁用詞是什么呢,協調、溝通、優化,綜合、集成、全局觀,合作、互利、共贏。信息時代需要網絡思維,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我的報告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