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占款僅一個“掏”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5日 14:00 解放日報 | |||||||||
只提不還,上市公司成為一些大股東隨心所欲的“提款機”;但只提不還帶來的,并不止于上市公司資金的黑洞 大股東占款問題是我國證券市場一大頑疾。這一頑疾對于當前低迷的股市,其殺傷力不僅僅是資金黑洞、企業誠信危機,更是整個市場信心的喪失。
緊隨*ST猴王(資訊 行情 論壇)、*ST長興(資訊 行情 論壇)、*ST龍滌(資訊 行情 論壇)、*ST哈慈(資訊 行情 論壇)等7家公司上周被暫停上市,本周,*ST大洋B(資訊 行情 論壇)又拋出一份“暫停上市”公告。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已有近20家公司在2004年年報公布后告別了“上市舞臺”。 理論上,上市公司被暫停上市與大股東占款沒有直接聯系。但有關調查顯示,連續兩年虧損的滬深股市上市公司中,70%存在大股東侵占資金行為;在已退市的上市公司中,其經營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大股東占款。 大股東“掏”聲依舊 ST精密前不久被交易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引發市場熱議:曾被冶金工業部譽為“西北一枝花”的ST精密,沒落為“走出資本黑幕的羔羊”。其中的原因就是,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關聯方占用、轉移上市公司資金,并陷入巨額擔保圈,涉及總金額近10億元。 ST精密僅僅是一個例子。伴隨2004年年報披露的結束,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問題又一次集中顯現。眾多上市公司揭開資金黑幕,被摘牌的上市公司已在三板市場門前排起長隊。 有關統計顯示,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發現676家公司存在大股東占款現象,占款總額為967億元;2003年共有623家公司被占用資金,占款總額為577億元;在今年4月初,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剛剛過半,就已發現大股東及關聯方占用資金500多億元。盡管年報審計結果還未出,但據業內人士估計,2004年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規模將達1000億元左右。 另一項統計顯示,滬深股市發展十多年來,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總融資額不過10000億元。這就意味著,大股東從中提走了近1/10的資金額,大股東占款成了中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出血口”。 與占款如出一轍,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為關聯企業進行違規擔保也是市場難以承受之痛。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兩市共有幾百家上市公司為相關關聯企業進行了擔保,有些公司的擔保金額還相當巨大,擔保金額超過1億元的擔保事項共有124項之多,有些擔保金額甚至超過10億元。為關聯公司進行擔保,同樣意味著上市公司可能背負債務。 大股東“掏”聲依舊,占款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此前不久,國務院部署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工作時,明確提出“今年要重點解決上市公司的資金占用問題”,似乎也從另一個角度暗示了問題的嚴重性。 流失的不只是資金 大股東占款,流失的僅僅是股市資金?答案是否定的。 大股東隨意或惡意侵占上市公司資產,將上市公司當作“提款機”,無一例外都將拖垮上市公司。*ST猴王、*ST長興、*ST龍滌、*ST哈慈等面臨退市的上市公司,均牽絆于大股東占款和違規擔保。 長期以來,上市公司在大股東眼里是一臺任其擺布的“提款機”,根本沒有意識到上市公司理應是一家有主體法人資格的公眾公司。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自身也缺乏這種獨立法人意識,在他們眼中,大股東是母公司,自己只是大股東羽翼下的蛋,而不是為實現全體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獨立法人。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被大股東掠奪資金后,一般不會主動清收,更不會拿起法律武器,向大股東的占款行為宣戰。 上市公司逆來順受,助長了大股東的貪婪。侵占、挪用頻頻,更引爆了無數地雷。就連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這一投資者心目中的績優股,去年也牽連出了眾多違規擔保問題。上市公司不僅投資價值大打折扣,作為公眾公司的市場形象也消失殆盡。 大股東占款,流失的還有市場信心。在滬深股市經歷了4年熊市之后,上證指數下跌了1000多點,股票市值縮水了1萬億元,投資者已經遭遇了大盤整體下挫、價值中樞下移帶來的虧損。而大股東占款拖累上市公司,一個個資金黑洞的曝光,更讓不少投資者在承受全面虧損的同時,承受著個股問題引致的巨額虧損。在目前市場信心跌至谷底之時,大股東仍舊“掏”字為先,投資者抱怨不斷,使得市場信心的恢復難上加難。 觀念轉變是關鍵 不可否認,大股東占款現象大量存在,與滬深股市的制度性缺陷相伴而生。股權分裂、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缺陷是主要原因,監管滯后、法制環境不健全等,也在客觀上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一股獨大、操縱上市公司提供了現實土壤。 但企業改制的不徹底,尤其是觀念意識沒有徹底轉變,更是大股東不顧一切掏空上市公司的關鍵。而這一點常常被忽視。業內專家指出,內地股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多數是由國企改制而來,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影響著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 在一些集團公司的高管層看來,上市公司還是國有企業的一個子公司或集團公司的一個下屬單位,而不是市場投資者共有的資產。因此,就不可避免要在一些重大決策上干預上市公司獨立運作。甚至于花上市公司的錢,就像老爸花兒子的錢那樣心安理得。如此畸形的運作模式下,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自然不可避免。無怪乎,當年“三九”的當家人趙新先就沒想明白:花“自己公司”的錢,憑什么要證監會和老百姓來監督。同時,改制不徹底,沒有整體上市也是一個因素。一些國有企業是將盈利性優質資產剝離出來上市的,保留在母公司的資產往往是一些閑置或非盈利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存續企業很自然會對上市公司有種“盤剝式”的依賴。 業內專家認為,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首先要樹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大股東高管的法人財產意識、股東平等意識以及以全體股東利益為本的意識,與此同時,還要轉變他們頭腦中把“國有資產”與“法人財產”、“股東權益”對立起來的觀念。一些地方政府領導也要積極轉變這樣一種觀念———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給下崗職工發放最低生活保障以解決政府難題。或許在這一基礎上,再來加強監管、提高違規成本等才會真正有效。 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內地證券市場監管法規的過于“溫柔”,也是大股東占款屢禁不絕的原因。事實證明,對違規的大股東僅僅是公開譴責,或是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對國有控股股東進行行政處分,是遠遠不夠的。業內人士指出,面對今天的市場經濟環境,單純從道德的角度去評判“大股東占款”已沒有意義,必須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健全法律法規、監管制度,提高違規成本,已經成為公司治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