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媒體較多報道美歐對中國某些紡織品重新設限或實施調查動議發表評論。綜合反應如下:
一、紡織品貿易自由化后中國紡品出口增長加快是事實,但此形勢應在意料之中。世貿組織ATC協議有10年過渡期,有關國家應該有足夠時間進行產業調整,但實際上許多國家未能積極應對。一味責難中國,有失公正。
二、歐洲紡織業界就業情況早在紡品自由化以前就開始萎縮。綜合分析利弊得失,實施臨時配額限制在零售界造成的失業將大大高于保護產業界所帶來的新的就業。然而,歐洲零售業界在這方面的游說力度遠遠低于產業界,而且傳統上,比起零售業界,歐洲產業界的呼聲往往更多收到政府的關注。
三、實施新的限制,除消費者利益受到傷害外,一些在過渡期已做出調整的生產企業,有的已將生產企業轉移至低成本國家,他們將再受損失。
四、中國為緩解國際壓力采取的對出口品征稅和最近加稅等舉動,其用意值得肯定。但征稅幅度太低,其成效值得觀察。一般認為,恐難明顯奏效。歐盟有官員表示,中方舉動表明其有政治意愿,但這方面的表態從一開始就有過,關鍵是能看到這些意愿導致在海關統計數上有實際的變化。
五、有些中國生產企業面對加稅的形勢,似乎仍不感到有多少影響。他們認為,加稅后利潤有影響,但出口仍可以做。(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