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一刻,上海中信泰富廣場28樓;菔现袊鴧^總裁吳曉濱快步走進公司公共關系總監席慶的辦公室,笑言來遲了,剛才在陪一位合作伙伴吃飯。
交換名片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吳曉濱在名片上印有自己的手機號碼———這在世界500強中國區的老總中比較少見。事實上,他還是很早在世界500強醫藥企業中國區擔任CEO的中國人;直到今天,世界500強中國掌門人中仍然少有中國人,更不用說在比
較專業化的醫藥領域了。
在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吳曉濱時不時發出大笑。爽朗的性格和他的經歷有關:吳曉濱雖出生在哈爾濱,但由于父母均在部隊,小時候起他便隨父母走南闖北,其間在上海也曾生活過一段時間。這些經歷使他多了一種四海為家的淡定。中國博士德國轉型
1982年,吳曉濱考取了公派留學德國的機會。1991年,他在Konstanz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去大學里做學問,要么去從事其他行業。
但吳曉濱那個時候已經清楚,自己并不喜歡做研究;而且一個師妹讓他觸動很大,她居然一年之內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兩篇論文,“相比之下,我覺得她才是做科學家的料!
由于專業是生物技術,所以在看到拜耳公司招人后,吳曉濱便跑去參加面試。他坦白地告訴主考官,自己不喜歡做學問,“雖然我的博士論文得到了最高分,但我靠的只是勤奮,對于科研我其實并沒有天分!
正是這一點贏得了拜耳公司的賞識。主考官說,你連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都能夠做得這么好,如果給你一個喜歡的領域,你肯定能做得更優秀。
時隔14年之后,吳曉濱深有感觸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做人當然要有遠大抱負,但在具體工作中要腳踏實地,不能挑三揀四。你要抓住眼前的機會,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也要花精力做好,機會總會來的。”
到拜耳公司后,吳曉濱很快有兩件事引起了高層的注意:一是在1500多名銷售代表中,他作為一個外國人,業績短時間內便躍入前10位;另一個便是結合自己的實踐,在專業醫藥雜志上發表了論文。
做到這一切并不容易。在德國,一個外國人進入醫藥銷售領域會有很多困難,但吳曉濱都想出各種辦法去克服。比如有個社區,過去幾十年間業務都是一位德國人在做,但業績并不理想,后來這位銷售代表退休了。在這種情況下,重新進入這個社區開展業務很麻煩。
吳曉濱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他找到社區里的醫生,坦言自己是中國人,終究會有一天回到中國開展業務,而在回國之前,要熟悉公司的業務,所以想請醫生多多指教。醫生馬上來了興趣,主動向他提供幫助,局面自此打開。
憑借其出色的表現,吳曉濱被調進了國際部,此后不久,又被派回中國做市場經理。經過幾年的打磨,他成為了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中國)總經理。在任上,吳曉濱再次發揮他的銷售才能,使拜耳在華的業績增長了數倍,做到了上億美元的銷售規模。轉投惠氏門下
去年,拜耳在上海大廈頂部樹立起一個大型十字體標志,代表著公司對中國的長期承諾;吳曉濱此刻也面臨著職業生涯的一個十字路口,因為世界500強中的另一個醫藥巨頭———美國惠氏向他拋出了“繡球”。
惠氏在國際醫藥巨頭中名列第10,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但在中國它卻是以奶粉聞名,惠氏期望能夠在醫藥方面取得突破,吳曉濱無疑是最佳人選。
對吳曉濱來說,這正是一個新的挑戰,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感覺拜耳公司已進入良性循環,但自己需要更大的挑戰。而此時,惠氏在中國醫藥生產企業的排名中,與第10名企業的銷售額有10億元人民幣的差距,“我意識到,自己又遇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去年8月,吳曉濱離開工作了13年的拜耳公司,開始到上海的惠氏中國總部上班,就任惠氏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總經理。進入中國醫藥行業前10位,在中國找回與世界醫藥領域相對稱的地位,是惠氏高層與吳曉濱此刻共同的目標。
接下來,吳曉濱著重對管理流程和銷售渠道進行規范,提升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在他的努力下,惠氏中國今年一季度的業務增長便超過了公司在全球的整體表現。
另一方面,他也在積極尋求公司內部的支持。吳曉濱笑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惠氏每年投入到研發方面的經費高達20多億美元,自己正在爭取將中國納入國際新藥臨床開發計劃,爭取讓新藥以最快速度在中國上市。畢竟,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否推出新藥。不做匆匆過客
“目前我們離第10位還有很大距離,但這也正是我們的機會和希望所在。只要能干、肯干,很多事情都可以改變。惠氏有不少好產品,而且擁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員工!眳菚詾I這樣表達了他的自信。
“人才是一大戰略,本土化是這個戰略的重要組成!痹谡贫姘荻袊臅r候,吳曉濱就這樣說,也這樣做。當他就任拜耳中國總經理時,拜耳在中國公司有13個外籍管理者,到他離職時已經只有3個。
“我一直希望能夠在公司里形成公正、公開的氛圍,大家通過工作成績來實現自己的價值。要知道,員工害怕的不是出力,而是不公平,因此公開透明的管理體系非常有必要!眳菚詾I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也在公司不同場合說,同時也這樣做。
因此,在“空降”惠氏中國時,吳曉濱同時帶來了他的那句名言———NoPassenger(沒有人可以“搭順風車”),他強調賞罰分明,要通過明確的指標、報表而不是靠與領導的關系來考核員工的業績。業績好的員工很快會得到升遷,每年的加薪也與業績掛鉤,沒有人可以“搭順風車”。
吳曉濱或許沒有想過,NoPassenger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釋:不做匆匆過客(因為Passenger還有“乘客”、“過客”的意思)。無論是當年他隨父母走南闖北,還是到去學并不十分喜歡的專業;無論是作為德國拜耳的中國高管,還是惠氏中國的“空降”領袖,他都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匆匆過客”,而是把自己融入本地,融入當下!澳_踏實地是我的做事風格”,吳曉濱半是誠懇半是得意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