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裝油15年擴張,折翼2004年黑名單事件
本報訊記者蔣杰升報道:在中國內地連續15年的擴張似乎日益突顯嘉里糧油的力不從心,拓展新的食品領域被秘密列入嘉里糧油的擴張規劃乃至執行程序。昨天,對于業界傳出正式進軍葡萄酒行業的消息,嘉里糧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束建群沒有否認———在做好糧油主業的同時,嘉里糧油對于與糧油相關的食品領域不會放棄可能的機會。
已有項目小組正在操作
日前,業界普遍盛傳:嘉里糧油攜帶億元巨資,聯手歐洲知名紅酒企業殺入紅酒市場。“不會放棄與糧油有關的食品領域可能發展的機會”。盡管嘉里糧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外發言人束建群對此有些含糊其詞,但嘉里糧油公共事務部有關人士昨日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傳聞,聲稱“有一個項目小組正在操作之中,但具體情況還不清楚。”該人士透露,作為鋪墊,嘉里糧油的研發中心今年3月已從深圳移至上海,項目小組正在調研這個問題(指進軍葡萄酒、面粉以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這涉及的不僅局限于葡萄酒行業,小麥面粉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均有調研項目實施。目前葡萄酒公司的人員構成已經基本成型,而產品調研、消費者研究、產品包裝設計等程序已接近尾聲,公司將會先行借道進口,接下來再向國內葡萄園收購原料。
食用油擴張面臨增長極限?
資料顯示,馬來西亞郭氏兄弟旗下的嘉里糧油1990年進入中國內地,先后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島四大糧油生產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營口等10多個生產加工點。據悉,目前旗下的“金龍魚”、“胡姬花”、“花旗”等品牌已約占40%的國內市場份額。2004年,嘉里糧油小包裝油總產量120多萬噸。不過,在中糧旗下的“福臨門”、“魯花”等品牌的圍追堵截之下,嘉里糧油的諸多食用油品牌顯露出“強弩之末”般的疲態。2004年,涉嫌虛假宣傳的金龍魚廣告和隨后被列入不合格黑名單事件,曾經引發各地媒體和消費者對嘉里的集體質疑,導致其終端市場的急劇下滑乃至萎縮。據嘉里糧油當時透露,兩大事件發生后,嘉里糧油經濟損失估計超過億元。雖然嘉里方面并不認為切入新的食品領域與上述兩個事件有甚關聯,但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仍然推測,嘉里在中國內地的食用油擴張已經面臨增長的極限。
嘉里暫無自己的原酒基地
“在國內,做葡萄酒與做包裝油基本差不多,必須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特別是原料基地”。國內第二大原酒基地———賀蘭山酒業有限公司廣東省級經理程海認為,如果沒有自己的原酒基地,嘉里糧油屆時就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成品價格。這也是長城、王朝、新天等業內同行斥資數千萬元上馬自己的原酒基地的原因所在。不過,據傳嘉里糧油暫無自己的原酒基地。針對有人推測的嘉里糧油資金充裕一說,另有業內人士透露,一線的長城、王朝和張裕以及二線的威龍、豐收和新天等品牌僅進入商場超市的渠道費用就占到整個銷售費用的30%以上,這還不包括人工成本等諸多費用。如果嘉里屆時用別人的品牌就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用自己的品牌就會面臨非常驚人的渠道費用。
(金陵/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