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的當務之急
作為中國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溫縣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河南省武協副主席陳正雷坦言:源遠流長的太極拳亟待做成大產業,而目前還沒有企業在系統地做這方面的工作。自己成立太極文化有限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在太極拳產業化方面做一嘗試。
在陳正雷看來,太極拳源于對道教的參悟,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的內修意識,它與少林拳的顯著區別在于其徹頭徹尾的中國文化氣息,它沒有少林拳那樣與佛教的緊密聯系,帶有宗教的神秘性,甚至強烈的外來文化征服色彩。太極拳是黃河與伊洛河交匯、沖擊、浸潤的結果,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帶自然而然的產物,其鮮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和中華智慧映照,使中國武術因其深蘊的文化內涵而步入更高的境界,成為“中國智慧”的代名詞。太極拳的民族文化內涵遠比少林拳厚重得多,因而其世界性意義和文化影響力也大得多。但作為一項產業,卻遠遠遜色于少林拳。因此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去破解這一沉重的話題,已是迫不及待的當務之急了。
更令陳正雷憂心的是,太極拳作為閃光的民族文化品牌,內蘊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無限的商機,也引起了世界幾大財團的覬覦(日本已有十多個公司搶注,四川已有太極集團),在品牌被搶注的同時,國外一些大公司已開始了巨資引入人才,把陳式太極拳重新包裝、定位再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出售的實際運作。
陳正雷認為,就文化屬性而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太極拳作為太極文化的載體,如果中華民族不能薪盡火傳,把它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反而為外國所用或流變弱化為無民族特色的現象,將會文化斷鏈,愧對子孫。山雨欲來大勢所趨
作為一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走出陳家溝,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精明商人,陳正雷5月4日舉出太極拳產業化大旗的舉措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有著精明的打算,太極拳產業化可謂是山雨欲來、大勢所趨。
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曉義女士曾經兩訪陳家溝,她的初步計劃是把陳家溝作為環保奧運的村莊形象推向世界,并稱這將是奧運會發展史上首次把目光聚焦于小村莊,必然會造成轟動效應。
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徐才在參加2003年河南陳家溝太極拳館開業典禮時呼吁:“必須把太極拳做成一項產業,鑄成閃光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作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國經濟接軌世界的橋梁。”2003年8月3日北京奧運會會徽的揭曉儀式上,太極拳的大型表演通過實況轉播名揚世界。在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上,由張藝謀執導的八分鐘的中華民族文化展示節目中,太極拳占了一分半鐘,不少業內人士驚呼:太極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大紅燈籠”!香港世界華人協會主席程萬琦先生已把資金投向定位于陳式太極拳多年,只是一直認為“時機不成熟”。他還聯系海外同仁,強烈呼吁借奧運會把太極拳產業做大做強,并通過不同方式向河南省的有關決策者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美國體育產業經營大王斯坦伯格先生日前在北京與陳正雷先生進行單獨會面時,表示出對經營太極拳的極大興趣,并提出了合作的意向。人才欠缺人心待暖
在長期從事太極拳研究的溫縣太極網總經理溫縣籍人劉洪其看來,目前太極拳還沒有找到一個完善的市場推廣模式,所以太極拳無法像跆拳道那樣迅速地膨脹與復制,在市場推廣中,太極拳最頭疼的就是它無法標準化,因為跆拳道、空手道等技擊術,都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標準和激勵措施。太極拳就像是中餐,盡管好吃,好看,但無法標準化,不符合產業化批量生產的要求。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是人的問題:還有近千的拳師散布于國內外,各自為戰,滿足于掙錢養家。高收入誘惑著許多拳師把未來的發展定位于國外,同時許多土生土長的拳師受水平方面的局限,急需專家學者的指導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由于太極拳自身無法標準化和傳播者水平的局限,擁有幾千年歷史內外兼修,深得中國傳統“易”文化和“道”文化的精髓的太極拳正在年輕一代中國人心中喪失立足之地。
劉洪其告訴記者,以太極拳為代表的傳統武術在當地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導,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但在年輕人聚集的大學里已“奄奄一息”。他舉例說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學生社團組織的“武術協會”從去年開始取消了面向學生的傳統武術教學,因為實踐表明,傳統武術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嚴重不足。人大武術協會原本為本校學生開設了傳統武術(太極拳)、散打、跆拳道3個課余學習班,每班正常招生是30人左右,但在前一年,傳統武術只招到學生10人,能堅持學完整個學期的學生最后只剩下六七個人。散打、跆拳道兩個班的報名都是滿員甚至超編至50人。政府力推產業化
在太極拳的發展過程中,當地政府“頻頻出手”扮演了主導者的角色。早在1984年,溫縣開始了向世界推廣太極拳的活動;1988年,溫縣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聯合下文,將陳氏太極拳作為全縣中小學體育課的必修課;1992年,為擴大太極拳的影響,縣委、縣政府在省旅游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開始舉辦兩年一屆的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
截至目前溫縣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國際太極拳年會,參加年會的有43個國家和地區的138個太極拳團體,觀摩人員達19萬人次,海外賓客達4萬人次。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教拳點54個,習拳人員達10余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為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開發陳家溝,溫縣又于2002年邀請北京華旅經緯旅游策劃公司編制完成了《中華太極拳起源圣地陳家溝旅游發展規劃》。該規劃分三期實施,歷時13年,總投資1.213億元,將建成太極拳祖祠祖林紀念區、古村風貌及太極拳故居保護區、太極拳國際交流區、黃河太極文化區、新村規劃區等五個功能區。屆時,陳家溝景區將成為集太極尋根、拜師學藝、游覽觀光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2003年,為加快旅游開發市場化運作步伐,該縣成立了溫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陳家溝景區的開發、經營,該公司通過參加旅游貿易交易會、網上招商等形式,擴大和提高太極拳旅游項目的影響。而日前從河南省焦作市太極拳研究會籌委會更是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中華太極拳將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形態類世界遺產,目前各項工作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驚人的大蛋糕
“別看這地方小,五一這天來的有上萬人,門票收入近十萬元。”5月2日下午,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的看門人陳龍(音譯)興奮地對記者說。
作為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近些年已成為河南旅游的一個新亮點,據該縣有關統計資料顯示:陳家溝去年一年接待的參觀游覽、考察學習人員就超過5萬人次,總收入超過了40余萬元。
陳家溝的首富毫無疑問是當地的第一武林高手——陳氏名門正宗第十九代掌門人太極拳大師陳小旺先生。但在陳龍及其他村民的眼中,陳小旺是樂善好施的好人,春節期間他不僅給村里的每一位村民依據年齡的大小,發了數額不等的壓歲錢,而且和其弟陳小星一起慷慨解囊48萬元,用于太極拳祖祠修建和村民公益事業,成為當地第一個為陳家溝開發建設主動募捐的拳師。同時這些年村里的中小學學生上學的學雜費也全部由陳小旺“埋單”。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有太極拳的習練者,其中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太極拳團體組織,全球太極拳愛好者近1億人。由于太極拳在國外的強勁影響,2000年6月20日,國際武術聯合會執委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通過決議,將每年5月定為“世界太極拳健身月”。不實用的假象必破
太極功夫真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嗎?做為太極拳的正宗傳人,陳小旺接受武林同道挑戰的故事可以破除一些人頭腦中的偏頗看法。1987年4月17日他隨中國代表團出訪新加坡,就餐之際,一位柔道選手向已有幾分醉意的他發起挑戰,陳小旺婉言拒絕,但對方執意要比試,熟練地將他的關節死死拿住,只見他順勢一抖,對方被甩出幾米遠。對方不服又邀其同伴,兩邊拿住他的腕關節,只見他沉腰轉胯,使用太極拳中的解脫之法,將兩人甩趴在地下。對方深為太極功夫所折服,連連向他抱拳施禮,遂結成好友。去年3月,陳小旺受邀在臺灣傳授太極拳時,其高超的定步功夫,不僅讓跆拳道6段高手推不動,就連8個彪形大漢聯手,也一樣動不了他,穩如泰山。借鑒別國走自己的路
在陳正雷太極文化公司,記者發現,該公司開發的產品不僅有和太極拳相關的書籍、光盤、訓練服裝、器械,甚至還有懷菊花、懷山藥等保健類食品。而近期,公司正在開發陳家溝的水,將以已經注冊的“陳正雷”商標來銷售陳家溝的水,“喝了陳家溝的水,誰都會翹翹腿”,流傳了幾百年的順口溜,在陳正雷看來蘊藏著巨大的商機。而陳正雷太極文化公司也明確提出要借鑒韓國跆拳道的經營方式,集中管理,連鎖培訓,自主經營;也可借鑒美國體育經紀人斯坦伯格的經營方式,融太極拳的文化研究、競技健身、修身養性、表演娛樂等為一體,組建不同形式的太極文化沙龍。
作為業內人士的劉洪其則向政府有關部門建議,太極拳應使用統一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標志、標識,以利于形成國際認可的統一品牌、統一形象;盡快組建太極拳標準教學法研究指導小組,統一動作、統一招式名稱、規范表述語言;盡快編寫統一教材,為太極拳做成大產業奠定好理論基礎。搞好太極文化產品的注冊商標工作,切實維護中華太極拳知識產權。
(信息來源:河南地方商務之窗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