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漲水價還要做什么
劉行
新聞點擊: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和水務局在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時表示,今年北京市綜合水價將漲至每噸6元,水價調整除了要考慮供水成本問題,還將把促進提高節水意識作為
價格調整的依據之一。
評
在水資源嚴重匱乏的背景下,政府通過價格杠桿手段來刺激社會節約用水,無疑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但節約用水除了需要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更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
加大監管力度。一方面加大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費”用水單位節約用水的監管。這些單位不僅是用水大戶,有時還是浪費水大戶,而且漲價對他們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浪費掉的水的費用落不到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相反最終還要由納稅人來分擔。
完善公共設施。不僅要解決綠化、園林和環衛部門漫灌綠地的問題,更要做好現有自來水管道的維護和改造,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在新建小區,還應積極建設中水管道系統,減少對新鮮水的使用和消耗。
推廣節水措施。十年前,筆者就曾看到有關北京推出節水型自來水龍頭的報道。可盡管類似的節水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最終都沒有被推廣。這種狀況的形成,政府恐怕是有責任的。
創新宣傳教育方式。這方面,不僅僅需要將節水知識進入課堂,從娃娃抓起,還可以借鑒日本舉辦“節水日”的做法,規定每年的某一天為全民“節水日”。
《江南時報》
“三年最多漲一次”的暗含邏輯
舒圣祥
新聞點擊:國家發改委日前出臺文件規范景區門票價格管理,要求景區門票上漲聽證會公開舉行,保證參加聽證會的人員有1/3是消費者;同一景點門票價格上調頻率原則上不低于3年,并合理確定調整幅度。
評
“三年最多漲一次”,傳媒在報道此則新聞時,大多使用了類似的新聞標題或導語。顯然,這被看做了《通知》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筆者發現:本意旨在約束漲價者頻繁漲價的規定,卻讓人多少讀出了些不是滋味的滋味來。
首先,“三年最多漲一次”,某種程度上等于間接承認了景區爭相漲價的合理性。每次景區想漲價,都會提出一些大同小異的理由來。而這些理由又都被專家和公眾駁了回去。因為他們根本就無意跟人論理,而只是完成任務式地找一個托詞罷了。“不該漲”是第一層次的問題,“多少時間漲一次”是依賴于前者的第二層次問題。如果前者已被大眾否定,提出第二層次問題顯然是畫蛇添足。
其次,“三年最多漲一次”,對于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景區管理者來說,容易異化理解成一種“漲價許可”。在漲價的惟一攔路石———聽證會———又形同虛設的情況下,“三年一漲”會不會成為一種景區慣例呢?
其實,老百姓真正關心的并不是“多少時間漲一次”的問題,老百姓關心的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以什么樣的漲價理由支撐,經過什么樣的特定程序,才能進行多大幅度的漲價;以及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以什么樣的機制約束,必須進行多大幅度的降價。
《中國經營報》
《市場報》 (2005年05月24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