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盤弱勢格局清晰,市場表現出一定的系統風險,相應也增加了投資者的操作難度。不過市場機會也是跌出來的,近期市場的持續沉淪降低了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為后市提供了一定的個股機會,而股東人數持續縮減的個股值得投資者適當追蹤。
一般而言,股東人數不斷增加表明流通籌碼迅速擴散,意味著機構資金在逐漸拋售籌碼。但如果股東人數持續減少,則意味著籌碼正在不斷集中,有機構資金在介入,后市行情
有望震蕩上揚。我們對滬深兩市所有個股去年半年報、三季報、年報以及今年一季報的股東人數進行統計,從中篩選出股東人數不斷減少的個股,我們認為這些是機構資金不斷增倉的品種。
我們注意到,這些機構不斷增倉的品種大多數屬于藍籌股,如煙臺萬華、貴州茅臺、海油工程、中興通訊等是細分行業的龍頭品種,又如皖通高速、現代投資、中海發展、上海機場等交通運輸類個股,同仁堂、云南白藥、大商股份等消費升級類個股,這些公司質地優良,盈利前景樂觀,因此吸引了較多機構資金的關注。不過其中相當一部分個股前期表現出色,因此短線可能會有一定的震蕩整理過程來釋放風險并降低估值水平。對這些藍籌股而言,投資者需要適當回避其短線補跌風險,但是作為質地優良的戰略性投資品種,機構投資者在高位減持后仍會在低位進行回補,后市的發展前景還是相對比較樂觀的,投資者可以中線追蹤,波段操作為主。
統計顯示,有一批ST品種最近幾個報告期內股東人數也出現了持續縮減態勢,這多少有些讓人難以琢磨。對于這類個股而言,后市行情的把握難度比較高,投資者應對這些公司的基本面進行深入分析。只有那些經過大規模重組運作后資產質量明顯提高、盈利能力也迅速提高的ST股,在機構資金不斷介入后才具備中線活躍機會。而其它ST股,我們還是要以短線反彈思維來看待,在其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之前,投資者沒有必要盲目參與。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作者:北京首證
(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