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由于東京羽田機場擴建,世界最大的泵產品制造商之一日本荏原制作所(Ebara)在羽田的工廠將面臨拆遷。目前羽田工廠所生產的部分產品已擴散至中國淄博。上月底,日本荏原制作所與山東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泵)在淄博共同簽署了成立合資企業荏原博泵有限責任公司的協議。
日方急于為羽田工廠找出路
按照協議,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1100萬美元,一期工程投資2000萬美元,于2006年上半年建成,至2010年,中國境內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0億元。在合資公司中,日方控股51%,全部以現金方式投入,技術則無償轉讓;中方以土地、設備和現金入股。
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整個過程用了不到1年時間。博泵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而據內部人士透露,日方不但談判顯得很急迫,就連新公司的建設工期安排得也非常緊湊。這一切似乎都與羽田工廠的拆遷有關。
然而當記者就此問題向荏原公司中國總代表酒井拓夫求證時,這位操著一口流利漢語的日本代表閃爍其詞。他先是表示羽田工廠的拆遷問題還沒有最后落實,一切都有待于東京都政府的決定,隨后又說羽田工廠的大部分都要搬到這邊(指淄博)來。記者向酒井拓夫詢問合資企業二、三期工程的建設計劃時,酒井表示目前后續工程建設尚無計劃。
據記者了解,荏原制作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品牌泵類產品制造商,年銷售額達45億美元。而其羽田工廠的產量占集團公司總產量的40%。也就是說,羽田工廠產品的年銷售額近20億美元。這樣來看,荏原博泵公司一期工程的產量僅僅是羽田工廠的很小一部分。
博泵產品檔次得到迅速提升
山東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原國有大型企業博山水泵廠改制而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年銷售收入為3億元。博泵公司在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產品售價比周圍的小企業高出20%~30%,仍受到用戶青睞。
但是,產品檔次不高一直是困擾公司管理層的難題。不搞合資,企業的生存也沒問題,但是發展速度難以提高。一位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產品以中小型泵為主,售價從幾千元到上百萬元不等,引黃工程所簽訂的單泵最大合同兩臺泵也只有216萬元。電站泵一般只能生產13.5萬~20萬千瓦機組用泵。
在大型泵投標中,博泵每每鎩羽而歸。南水北調工程用泵,業主明確要求:國內企業投標,必須有外資參與,以為技術支持;電廠建設方面,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規定,今后國家只批60萬千瓦以上項目,而像博泵這樣沒有業績的企業,根本無緣投標。
一臺60萬千瓦發電機組,其中所有泵類配套件的價值達5000萬元,僅給水泵、循環泵和凝結泵三大泵就有3500萬元。說這番話時,博泵董事長孫龍平難以掩飾其對大型泵產品的渴望。
而成立的合資公司,不僅具有60萬千瓦發電機組泵類配套件的投標資質,即使是100萬千瓦以上機組用泵,也有能力制造。
據了解,合資公司將通過引進荏原制作所的先進技術,加快大型泵、高壓泵的國產化進程,為中國水電、核電及超臨界火電項目,為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提供高質量的一流泵產品。
國內泵業格局重新演變
新成立的荏原博泵公司,將集中力量致力于高端泵類產品的生產,外協件則主要利用淄博市現有的工業基礎來解決。據介紹,新建公司僅試驗用的水池就有1萬多立方米,比羽田工廠的還要大。而記者在博泵公司見到的水池只有2000多立方米。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泵生產企業共有3000多家,中國泵業協會會員企業(工業泵生產企業)1000多家。泵產品市場規模每年在300億~400億元之間,其中,6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用的三大泵每年的市場規模為50億~60億元。但是,能生產此類高檔泵類產品的只有沈陽、上海、長沙和石家莊的4家企業。有些企業的產品質量還不甚穩定。而在中小型泵類產品中,占企業總數70%的民營企業則顯示出極強的競爭力。
荏原博泵公司的成立,使其迅速躋身泵業第一集團軍的行列。對于荏原博泵的突然崛起,中國通用機械泵行業協會秘書長李玉坤認為,國內超臨界泵、大排量泵的市場競爭將會更趨激烈。沈陽、上海生產超臨界泵只有三五年的歷史,而荏原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生產。所以說,荏原博泵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博泵的雄心還不止于此。隨著羽田工廠拆遷的進行,荏原博泵很可能還要建設二、三期工程。倘若如此,那么公司的技術水平將達到世界一流或世界領先水平。
對于荏原制作所來說,則欲借助其全球銷售網和博泵強大的國內銷售網絡及低廉的生產成本,將荏原博泵建成一個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泵類產品生產基地。
屆時,中國泵業生產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
。ㄐ畔碓矗簷C械電子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