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紡織品貿易摩擦,中國決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專家認為這一舉措實際上表明政府改善出口商品結構的愿望。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長遠來看,中國采取積極主動的姿態解決爭端,利用稅率方式進行調整,比較透明,比較公平,實施成本比較小,效果也會比較好。
“單純的數量擴張容易導致價格急劇下降,實際上企業沒有獲得太多的利益,還容易引發貿易摩擦,”趙玉敏說,“從這點看,采取主動控制的辦法比較明智,也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的姿態。”
她說,在紡織品的出口稅率上,政府采取的是從量稅的計征辦法,說明政府所要控制的是“量”,而不是“價”,也就是鼓勵企業更多出口高附加值產品,提升貿易的檔次。
趙玉敏認為,此前,中國紡織品出口稅率調整方案已經醞釀了一段時間,企業已經有所心理準備,因此現在應該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但她同時表示,美歐僅僅憑著一個季度的數據,就判斷認為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過快增長,從而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和“特殊保障”調查,是“很沒有道理,很過分”的。
她說,雙方爭端的主要領域集中在服裝類紡織品,這類產品的配額是在2005年1月1日才取消的,在配額取消之前,中國這類產品出口很少,基數很小,所以,從1季度的數據來看,才顯得增長比較高,這也是正常的。
“但實際上,配額取消后,市場需要一個反應的過程,但是美歐沒有給市場反應的時間,就匆匆做出決定,這是很不負責任的。”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說:“大部分提高關稅的紡織品項目是與美國近期對中國紡織品進口設限的項目相符的。”根據前幾個月紡織品出口增長過快的情況,中方在充分聽取國內紡織企業和行會意見的基礎上,獨立作出了提高出口關稅的決定。他說,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曾建議,關稅提高的幅度不要過大,范圍盡量縮小。
(信息來源:紡織服裝頻道子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