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穎/文
國有書店的最后堡壘——新華書店總店改制塵埃落定,作為改制后的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于近日浮出水面。堅冰終于打破,對于新華書店總店這樣的老國有企業,不進行股份制改造,一些體制性弊端就難以革除。因而此舉顯然具有深遠的影響,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出版業騰飛的希望。
作為中國最主要和最大的圖書發行渠道,新華書店在過去一直憑借總發行權和中小學教材壟斷權,占據出版發行市場的大半江山。然而,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國內出版發行市場逐漸放開,新華書店終于被迫走上改制之路。而數量龐大的新華書店改制則給外資和民營資本提供了足夠大的舞臺。發行渠道完全開放則讓民營書業顯得如魚得水,使更多的鲇魚進入市場,攪動整個出版發行市場。
但是在此我們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新華書店總店并非整體改制,其投資母體仍然予以保留,只是從母體中拿出一部分業務資產與合作方一起成立新公司。而新成立的新華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與總店除了體制上的差別之外,經營的業務基本一致,都是做圖書市場的發行、出版以及對全國圖書市場的整體物流業務。
新華書店總店擁有中央一級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等全國出版物的批發權,并承擔向全國5000余家各級新華書店、社會書店與500多家出版社的出版物發行業務,市場規模達400億元,顯然處在壟斷地位。該企業的改制盡管為書業發展拓寬了一定程度的政策空間,但從總體狀況分析,有專家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壟斷向另一種壟斷的轉變。因為新華書店憑借著它特殊的國家背景而獨享政策優惠,構成政策資本,形成新的壟斷。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民營書業受掣肘,連銀行也不愿意給予支持,認為民營圖書出版與流通領域的市場準入風險和市場秩序風險太高。投資基金只會青睞有政策資本的國營書店,而不是體制靈活的民營書店。
在改制后的公司里國有資本作為第一控股方,完全控制著公司的導向,加之一些政策上的限制,與真正意義上的股權多元化還有一定的距離。有關業內人士認為,新華書店總店真正實現股權的多元化尚存在一些難題:政策依存度過高,規模基礎差,市場營銷能力弱。如果離開了教材發行,出資者可能會缺乏積極性,致使多元化難以實現。公司內部尚且如此,市場上缺少“鲇魚”也就難免露出壟斷的痕跡。
新華書店總店要想實現股權多元化,需承受已有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增值返還被停止的風險。另外,宣傳文化陣地的主導地位受到削弱。因此,看來新華書店總店股份制改造需要建立一種股權既不過于集中又不過于分散的所有權治理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