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人與自然和諧思想影響工業化方向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0日 14:15 上海證券報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通過發展生產,不斷消耗自然資源,將其轉化為生活資源的過程。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被轉化為人類的生活資源,社會財富在
大量積累的同時,自然資源被大量消耗,人類的生存環境也遭受越來越多的破壞。那些現在已經進入到后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雖然目前人均消耗的自然資源開始減少,但其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無不是以自然資源的大量消耗為代價的。

    我國的工業化比發達國家晚了一百到二百年,目前仍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2001年以來,在住宅、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通訊等新的消費和投資熱點的帶動下,電力、鋼鐵、汽車、造船、化工、電子、建材等資本密集型行業高速增長,我國工業化由此出現了加速發展的勢頭,并且由勞動密集型工業化階段開始進入到資本密集型工業化階段。國際經驗表明,進入到資本密集型工業化階段后,經濟增長潛力進一步提高的同時,能源和資源的消耗也必然要出現高增長,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粗放型增長的特征。

    從2001年到2004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5%,高出1998-2001年間的年均增長率0.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高耗能產業的快速增長導致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例)持續上升。2003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已經達到1.42,這意味著GDP增長一個百分點,能源消費要增長1.42個百分點。在資源消耗方面,2000年創造每億元GDP所消耗的鋼材為1577噸,但2003年上升到2056噸,2004年達到2177噸。

    我國的工業化是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的工業化,這在人類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當今世界60億人口中,已經完成工業化的主要發達國家的人口約為7億,占全球人口的12%。這些國家的工業化是在200多年的時間完成的,而且在高速工業化時期,這些國家大都只有幾千萬人口,比我們今天要少得多。一個占世界總人口20%以上的發展中大國要完成工業化,必將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兩重約束。

    由于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20年將是我國資源消耗強度最大、環境污染量嚴重的時期。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下,如果我們沿著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進行工業化,先污染、后治理,既不可能,也不現實。之所以不可能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工業化人口意味著對資源有著巨大增量需求和消耗。隨著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相繼步入工業化階段,全球資源性產品將形成新一輪需求高峰。這在全球自然資源分布極不平均、少數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壟斷全球主要資源供給的情況下,將使資源性產品的價格上漲呈現長期化趨勢,這必將大幅度抬高中國的工業化成本,資源約束將伴隨我國工業化的整個進程。之所以說其也不現實是因為,近年來經濟發展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已經造成我國部分地區的生態條件非常脆弱,我國資源和環境對粗放型經濟增長的承載能力越來越有限。同時,一些地區由于環境污染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經濟發展脫貧,又因環境污染而生病返貧的例子屢見不鮮。

    正因如此,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應對資源和環境約束的重要指導思想。那么,如何更好地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一目標呢?我們認為,途徑主要有三條:

    一是堅持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發展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前景廣闊。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0立方米,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礦產資源開采回收率低,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源成了廢棄物;載貨汽車百噸公里油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23%;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為此,要通過節能立法,采用法律手段促使企業應用節能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時倡導資源節約型的生活方式。

    二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率,使我國工業化盡快向質的提高階段轉變。我國目前仍處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低端位置,制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6.2%,與美國、日本和德國相比分別低23、22和11.7個百分點。這是我國對國外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高度依賴的結果,同時又使我國為實現經濟增長所投入的物耗、能耗比發達國家高得多。為擺脫這種狀況,要針對某些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如集成電路、飛機制造)以及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關鍵高技術(如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建立國家重大創新工程,力爭局部突破,逐步擺脫戰略產業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繼續鼓勵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要通過多種方式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引導加工貿易落地生根和轉型升級。

    三是依靠技術進步,以更少的資源消耗實現工業化。工業化過程的長短和技術進步起點的差異都會影響到資源的消耗。從機械化開始,經過電氣技術革命并經歷上百年才完成工業化的英國和美國,消費了較多的礦產資源;而歷經時間較短,以機械化和電氣化為基礎,經過電子技術革命實現工業化的日本和韓國則消費了較少的礦產資源。建立在機械化、電氣化、電子化基礎之上的中國工業化,要積極應用歷次科技革命成果,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的最新成果,努力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工業化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2005財富全球論壇
七部門穩定房價新政
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蘇迪曼杯羽球賽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